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阙遺的意思、阙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阙遺的解釋

(1).缺失;疏忽。《文選·司馬相如<封禅文>》:“是以 湯 武 至尊嚴,不失肅祗; 舜 在假典,顧省闕遺。” 呂延濟 注:“言 舜 居重位,常自顧省察,恐政治有所闕遺。”《後漢書·郎顗傳》:“如有闕遺,退而自改。” 唐 韓愈 《與少室李拾遺書》:“想拾遺公冠帶就車,惠然肯來,舒所蓄積,以補綴盛德之有闕遺。” 清 劉大櫆 《姚南青五十壽序》:“士終日塵埃之中,東西馳逐,豈能於國家之闕遺,有毫毛之裨補哉?”

(2).缺少;遺漏。 漢 司馬相如 《難蜀父老》:“今封疆之内,冠帶之倫,鹹獲嘉祉,靡有闕遺矣。” 宋 曾鞏 《英宗實錄院申請劄子》:“其於搜訪事迹,以備撰述,尤在廣博,使無闕遺。” 樊增祥 《<東溪草堂詞選>自序》:“其不合者,雖有高世之名,未嘗附合,意在補 宛鄰 之闕遺,作詞林之 南 董 ,無俾筝琶之響,糅乎 正始 之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阙遺”是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事物未被記錄、未被包含的缺失部分。根據《漢語大詞典》及《古代漢語辭海》釋義,該詞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詞義溯源

    “阙”通“缺”,本義指古代宮殿門外的觀樓,引申為“空缺、缺失”;“遺”指“遺漏、遺留”。二字組合構成并列關系,強調事物未被完整記載或未被注意的部分,如《史記·儒林列傳》載:“補六藝之阙遺”,指補充典籍缺失的内容。

  2. 文獻用例

    在曆代典籍中,“阙遺”多用于學術或政論語境。例如《漢書·藝文志》雲:“張良、韓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諸呂用事而盜取之。武帝時,軍政楊仆捃摭遺逸,紀奏兵錄,猶未能備。至于孝成,命任宏論次兵書為四種,世有阙遺。”此處指兵書編纂過程中存在的文獻缺失。

  3. 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阙遺”多用于學術論文或曆史研究,指未被系統整理或未被納入考據範疇的内容。例如《敦煌文獻研究》提及:“敦煌寫卷的發現,彌補了中古音韻研究的阙遺。”

權威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阙遺”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uē yí(部分文獻中“阙”通“缺”),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缺失;疏忽
    指事物存在不完整或疏漏的情況。例如《文選·司馬相如<封禅文>》中提到“舜在假典,顧省阙遺”,意為舜在典籍中審視缺失之處。

  2. 缺少;遺漏
    強調因未涵蓋全部内容而造成的缺漏。如宋代曾鞏在《英宗實錄院申請劄子》中寫道“使無阙遺”,即要求記錄詳實、不留遺漏。

二、使用場景

三、詞源與延伸

“阙”本義為宮門前的瞭望樓,引申為“空缺”;“遺”指遺失、遺漏。二字組合後,核心意義圍繞“不完整”展開。現代用法中,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用例或近義詞對比,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哀梨吧嗒傍顧本末倒置邊書擯嘿不塵不覩是布颿無恙部彙腸荒腹熱澱積雕甿地殼運動負責任耕甿漢詠紅場昏澄澄貨價胡遮剌積安伽倻琴即鹿無虞擊難驚堂酒瓶絕倒課僮遼城鶴力不能及麗玉龍瓶露第密機冥合抹工蹑雲糯麥鉛镴千裡情籤聲罄身青州騎邑七月流火取稱驅踧濡澤十步之内,必有芳草食事受诎鼠耗絲言貪墨成風鐵探子忤氣五王帳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