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 曲词 ”。邪僻之词;阿谀之词。《后汉书·袁谭传》:“何意凶臣 郭图 ,妄画蛇足,曲辞諂媚,交乱懿亲。” 唐 刘知几 《史通·曲笔》:“但古来唯闻以直笔见诛,不闻以曲词获罪。”
(2).含义隐微之词。《后汉书·方术传序》:“或开末而抑其端,或曲辞以章其义。”
(3).谓隐微其词。 唐 元结 《恶曲》:“吾辈三十年,未尝曲辞以达意。”
“曲辞”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根据历史文献和文学研究,其解释可归纳如下:
邪僻或阿谀之词
指不正直、带有谄媚或奉承意味的言辞。例如《后汉书·袁谭传》提到“曲辞諂媚,交乱懿亲”,唐代刘知几《史通·曲笔》也提到“曲词”与史家直笔相对,暗含贬义。
隐微含蓄的表达
可指含义深奥、需要推敲的言辞,如《后汉书·方术传序》中“曲辞以章其义”,即通过隐晦的语言阐明道理。
文学体裁中的特定用语
在诗歌和戏剧中,“曲辞”也指代韵文形式。例如唐代横吹曲辞与边塞诗的联系,以及元曲中口语化的唱词。
语言行为的描述
唐代元结《恶曲》提到“未尝曲辞以达意”,表示不通过隐晦或曲折的方式表达思想,强调语言的直白性。
补充说明
“曲辞”在不同语境中可能侧重不同含义,例如历史文献多用于贬义(如阿谀之词),文学领域则更强调其文体功能。需结合具体文本分析其确切指向。
《曲辞》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是文学中的一个专有名词,用来形容曲艺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下面将对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进行介绍。
《曲辞》的拆分部首是“曲”,共6个笔画;“辞”的拆分部首是“辛”,共8个笔画。
《曲辞》一词最早见于古代文献中的《南齐书·韦青传》。在此书中,曲辞被用来形容韦青的玉声歌曲的妙词。后来,这个词逐渐被引申为指曲艺作品的词曲。
《曲辞》的繁体字为「曲辭」。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曲辞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微小的差异。然而,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笔画的书写方式上,并没有改变其词义。
以下是关于《曲辞》的例句:
1. 这首曲辞在古代被广为传唱。
2. 这位艺术家擅长曲辞和演唱。
与《曲辞》相关的组词有:
1. 曲艺: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表演形式,通过说唱、舞蹈等方式演绎故事。
2. 辞曲:曲辞的换序组合,意义与曲辞相同。
与《曲辞》相近的词语有:
1. 曲词:指曲艺作品中的歌词部分,与曲辞的意思相似。
2. 词曲:指曲艺作品中的词曲结合,与曲辞的意思相近。
与《曲辞》相反的词语没有明确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