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善规过的意思、劝善规过的详细解释
劝善规过的解释
比喻勉励学好,规劝改正错误。
【出处】:
清·刘开《问说》:“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
【示例】:
我望先生劝善规过,奈何亦作此俗谈? 蔡东蕃《后汉演义》二十一回
词语分解
- 劝善的解释 勉励为善;勉力为善。《韩非子·守道》:“圣王之立法也,其赏足以劝善,其威足以胜暴,其备足以完法。”《汉书·公孙弘传》:“臣闻上古 尧 、 舜 之时,不贵爵赏而民劝善。”
- 规过的解释 规正过失。《左传·昭公四年》:“王使 椒举 侍於后以规过。”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前辈处朋友间,规过责善,如是其严也。”
专业解析
"劝善规过"是汉语中具有伦理教化功能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指通过劝导使人向善、纠正过失,体现儒家"与人为善"的道德理念。该成语可拆解为两个动宾结构:"劝善"即勉励行善,"规过"指匡正错误。
从语义演变看,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左传·成公十四年》"惩恶而劝善"的记载,后在明清文学作品中逐渐形成固定搭配。现代《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将其定义为"以善言劝导他人改过迁善",强调语言劝导的教化方式。
该成语的语法特征表现为:
- 作谓语时需搭配对象,如"师长劝善规过"
- 可拆分为并列结构,如"劝善之言,规过之语"
- 常见于道德训诫语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收录其古代用法"朋友之道,贵在劝善规过"
在语用层面,成语蕴含着三重道德准则:
- 正向激励原则:"劝"字体现《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的引导理念
- 适度干预原则:"规"字要求《礼记·曲礼》"礼闻来学,不闻往教"的分寸把握
- 双向互动原则:明代吕坤《呻吟语》强调"劝善须如春风拂面,规过当似细雨润物"的沟通艺术
现代语言学家张志公在《汉语语法修辞》(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中指出,该成语的并列结构形成语义互补,"劝"与"规"构成道德劝化的完整闭环,既包含价值引导又具备行为矫正功能。
网络扩展解释
“劝善规过”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quàn shàn guī guò,其核心含义是勉励他人向善,并规劝其改正错误。以下为详细解析:
一、词义解析
-
字面分解:
- 劝:意为勉励、鼓励,源自形声字“力”与“雚”,表示通过努力引导他人向善。
- 善:指善良、正确的言行。
- 规:指规范、规劝,本义为画圆的工具(圆规),引申为纠正行为。
- 过:指过错、过失。
-
整体释义
强调通过积极引导和善意提醒,帮助他人提升品德、修正错误。如清代刘开《问说》所言:“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
二、出处与典故
- 文献来源:出自清代学者刘开的《问说》,原文强调朋友间应以“劝善规过”为交往准则。
- 历史典故:韩愈与柳宗元在“古文运动”中互相勉励、规劝过失,体现了这一精神。
三、应用场景
- 教育领域:如师长对学生循循善诱,引导其修身立德。
- 朋友交往:指“畏友”(值得敬畏的朋友)间直言相谏,共同进步。
- 道德劝诫:常用于描述对他人的善意提醒,如“苦口婆心地劝善规过”。
四、近义词与延伸意义
- 近义词:规过劝善、谆谆告诫。
- 社会意义:体现了传统文化中“以德化人”的价值观,强调人际交往中的责任与善意。
“劝善规过”不仅是语言表达,更是一种道德实践,适用于教育、友情等场景,旨在通过积极引导促进个人与社会向善发展。
别人正在浏览...
白翰半筹不纳篦篱壁塑鄙讯不顿倡技倡扬尘纷呈味赤参戴帽饧当腰倒扁儿订货封牛古文经学孤质黑妆横行公子鸿琐滑鸠浣涤唿喇降贳机难轻失纠合之众郡号量己审分凉州破黎物炉煅迷错摩肩接毂弄戏拍满千日打柴一日烧绮合清耳青莲界缺勤颯爽讪短神经元沈湘兽挺守愚算禄搪撑探问腾説梯崖投步媮娱屠耆微机四伏霞脚相与相质小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