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攀登山崖。《宋史·方技传上·赵自然》:“﹝ 赵抱一 ﹞俄至山崖絶顶,见数人会饮,音乐交奏,与人间无异。 抱一 骇而不测。会巡检使过其下,闻乐声,疑羣盗欢聚,集村民梯崖而上。至则无所睹, 抱一 独在。”
“梯崖”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具体用法区分:
一、作为成语的解释
指形势险峻、困难重重,比喻事情进展到极其艰难的阶段。由「梯」(攀爬工具)和「崖」(陡峭山壁)组合而成,强调克服险阻的过程。例如:“公司面临市场剧变,如临梯崖,需谨慎决策。”
使用场景:多用于文学或正式语境,描述抽象困境。
二、作为动词短语的解释 直译为“攀登山崖”,指借助工具攀登陡峭岩壁的行为。例如《宋史》记载:“集村民梯崖而上”,即描述实地攀登动作。此用法强调具体行动,常见于历史文献或地理描述。
其他解释说明
部分资料提及“梯崖”指人工开凿的梯田结构(如南方山区的梯田崖壁),但该说法权威性较低,建议优先参考前两种释义。
建议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若需进一步辨析,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权威历史文献。
梯崖是一个汉字词语,由“梯”和“崖”两个字组成。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分别是“木”和“寸”。
“梯”是指一种用于攀登或上下的工具,通常由一些横放或倾斜放置的台阶组成。而“崖”则表示陡峭的山崖或断崖,形容地势险要或峭壁高耸。
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在《文献通考》一书中首次出现了这个词。它在古代文献中多用来形容山势险峻,行走艰难的地形。
在繁体字中,“梯崖”这个词的写法并没有变化,仍然是“梯崖”。繁体字通常在一些传统文化场合或书法作品中使用。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在古代,梯崖的字形中的“木”部分较大,上面有三个“丨”表示梯子的台阶,下面是“细”字的形状,表示崖壁。整个字形即象征了攀登陡峭山崖的艰难与危险。
以下是一些关于“梯崖”的例句:
1. 靠着梯崖上的手扶杆,小明小心翼翼地攀爬着。
2. 这座城堡建立在悬崖之上,四周都是险峻的梯崖。
3. 山上的梯崖陡峭,需要小心谨慎地下降。
除了“梯崖”之外,还有一些与之相关的词汇:
组词:攀梯、梯级、梯田、登崖、陡崖
近义词:山崖、绝壁、险峰
反义词:平地、坦途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