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 晋 裴启 《语林》:“ 王子敬 在斋中卧,偷人取物,一室之内畧尽。 子敬 卧而不动,偷遂登榻,欲有所觅。 子敬 因呼曰:‘石染青氊是我家旧物,可特置否?’於是羣偷置物惊走。”按,《晋书·王献之传》也载此事。后遂以“青毡故物”泛指仕宦人家的传世之物或旧业。《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 安老爷 ﹞满脸堆欢的向公子道:‘此我三十年前故态也。便是里头这几件东西也都是我的青毡故物。’” 清 吴锡麒 《水仙子·归兴》曲之一:“算青毡故物难离,请图作村夫子,去教些牛舍儿,归矣茅茨。”亦省作“ 青毡 ”。 唐 杜甫 《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诗:“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一》:“慨青毡之未復,誓铁砚以相从。”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钱武肃铁券》:“天兵南下时,其家人窃负(铁券)以逃,而死於难,券亦莫知所在。越再丙子,渔者偶网得之……用十斛穀易得,青毡復还,诚为异事。”
“青毡故物”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指仕宦人家代代相传的珍贵物品或家业,常用来比喻家族传承的象征性物件。核心含义强调对家族传统或精神遗产的珍视。
故事背景:
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王羲之之子)某日卧于书斋,遇小偷入室盗窃。他静观其变,待小偷欲取走一块青毡时,从容说道:“石染青毡是我家旧物,可特置否?”小偷闻言惊慌逃走。
(注:此故事在《晋书·王献之传》和裴启《语林》中均有记载。)
关键意象:
青毡本身是普通毛毯,但因承载家族历史,成为“传世之物”的象征。
比喻意义:
强调对家族文化、精神遗产的守护,或对旧有基业的珍视。
例:清代吴锡麒诗句“算青毡故物难离”,即表达对故物的眷恋。
近义词:
敝帚自珍、传家之宝。
该成语不仅体现古代文人对家族传承的重视,也反映了“以德御物”的处世态度——王献之以淡然姿态化解危机,彰显气度与智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记载,可参考《晋书》《太平御览》等古籍。
“青毡故物”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种旧时的物品。下面将对它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介绍。
“青毡故物”指的是过去的往事和遗留下来的物品。它代表着过去的时光和情感,常常带有怀旧和回忆的情感。
“青毡故物”的拆分部首是“青(靑)”、“毛(毛)”和“故(故)”。它的总笔画数为16画。
“青毡故物”最早出现在《西游记》一书中,用来描述孙悟空获得的一件青色的毡子,后来逐渐演变为表示过去时光的故物。
“青毡故物”的繁体字为「青氍故物」。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汉字“青”的写法为「靑」。
1. 大爷拿出一箱青毡故物,让我们回忆起了小时候的往事。
2. 祖母给我留下了许多青毡故物,每一件都是我成长的见证。
青丝故人、青年毡帽、故物新生
旧物、故纸堆、往事
新物、现代物、当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