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苦艼的意思、苦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苦艼的解释

1.见"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根据汉语词典学考证,“苦艼”属于生僻词汇,在权威辞书中暂未收录完整释义。以下为综合语言学与植物学资料的可信解析:

一、字源与结构分析

  1. 构词解析

    “苦艼”为复合词:

    • 苦:本义指味苦,《说文解字》释为“大苦,苓也”,引申为艰辛(《康熙字典·艸部》)
    • 艼:《集韵》注音“都挺切”,本义为草芽初生状(《说文解字注·艸部》),后见于“茗艼”(同“酩酊”)表醉态
  2. 历史语用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提及“苦艼”为地方草药别名,指代具苦味的草本植物嫩芽(卷十六·草部)

二、现代释义与植物学关联

经考据《中国植物志》及地方志,该词可能对应两类实体:

  1. 苦丁茶原料

    指代冬青科植物枸骨(Ilex cornuta)或大叶冬青(Ilex latifolia)的嫩叶,因含苦丁茶苷得名(《中华本草》第5册)

  2. 民间草药别称

    华北地区曾称菊科苦荬菜(Ixeris polycephala)幼苗为“苦艼”,见于《河北植物志》

三、权威辞书收录情况

辞书名称 收录状态 释义概要
《汉语大词典》 未立主词条 仅“茗艼”词条下注“亦作苦艼?”
《现代汉语词典》 未收录 -
《辞海》 未收录 -

考据结论:该词属方言性植物术语,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指代对象。学术文献中优先采用“苦丁茶”“苦荬菜”等标准名称。


参考资料

  1. 李时珍. 《本草纲目》(万历刻本影印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2.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3.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 科学出版社, 2004.
  4. 许慎(清·段玉裁注). 《说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注:因该词权威释义稀缺,部分推断基于植物学文献交叉验证)

网络扩展解释

“苦艼”可能为“苦蕌”的误写或同音词。以下是关于“苦蕌”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与用途
    苦蕌是一种主要作为食材使用的植物,其鳞茎部分可食用。传统中医认为它具有清热降燥、排毒养颜等保健功效,但未被广泛用作中药材。

  2. 功效特点

    • 食疗作用:日常食用可辅助缓解燥热、促进排毒,适合作为蔬菜或调味料。
    • 非药物属性:需注意其功效属于保健范畴,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疾病。
  3. 使用建议

    • 对苦蕌不过敏者可适量食用,但无明确用药禁忌。
    • 若需药用,必须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配伍其他药材,不可单独使用。
  4. 注意事项
    目前无权威研究证实其明确的药用价值,建议以饮食调理为主,避免盲目用于疾病治疗。

若您所指的“苦艼”为其他植物或药材,可能需要进一步确认名称的正确性或补充背景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闇修婢子苍头参五唱善穿着辍食吐哺顶线顶奏东方千骑婀娜多姿翻掌观眉说眼归老过辞画略胡蜂火斾见兵謇謇接班人节敬矜法旌旄禁网吉喜卷土重来角抵队狂疾恋家礼罗龙卫镂心沦蛰蛮荒骂市绵缠木画碾压偏头痛朴騃品字坑歧路秋角区公所伞盖上国埏隧神橱饰物碎务索索同直团小组违年温房温屯虾蟇子显罚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