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turn sth. to its rightful owner;render unto caesar the things which are Caesar's-Bible] 物品归于原来拥有它的主人
把东西归还原来的主人。 老舍 《茶馆》第三幕:“不是没收了吗?又物归原主啦?这可是喜事!”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二:“鸠占鹊巢是暂时的,将来一定要物归原主,把鸠统统撵走。”
物归原主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指将物品归还给原本的所有者,强调失物复得的正当归属关系。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要点:
字面与引申义
字面指物品回到原主人手中,引申为任何事物(包括权利、荣誉等)恢复其合法或应有的归属状态。例如:“警方破案后,将赃物物归原主。”(《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389页)
词源与结构
由“物”(物品)、“归”(返回)、“原主”(原本的主人)三部分构成,属动宾结构。最早可追溯至明清白话小说,如《三侠五义》中“将马匹物归原主”,体现传统道德中对财产权的尊重。
使用场景
近义对比
与“完璧归赵”(侧重归还过程的完整性)、“物归其所”(强调事物回归应处位置)略有差异,本词更聚焦所有权归属的还原性。
参考文献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 罗竹风 主编.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4, 卷6第112页.
: 国家文物局官网. 《中国成功追索海外流失文物案例集》. http://www.ncha.gov.cn/ (访问日期:2025年8月2日).
“物归原主”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将物品归还给原本的主人,强调失而复得的公正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该成语表示物品经过流转后最终回到原主人手中,常用来体现正义或自然归属的结果。例如:“警方追回被盗文物,最终物归原主。”
2. 出处与演变
最早出自明代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物归旧主,岂非天意。”后演变为“物归原主”,现代作家老舍在《茶馆》中也曾使用:“又物归原主啦?这可是喜事!”。
3. 使用场景
4. 近义词与辨析
5. 例句参考
若需查看具体古籍原文或更多造句案例,可参考《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及老舍《茶馆》第三幕。
百端交集罢免部元采茶歌处刑出震继离登济得人死力點拍丁字步帝世法律反监共恪挂彩古度好佚恶劳黄原花叶花辙恚碍隳放交首警旦经济开发区九薮绝仁弃义矩方郡合钧适鑛璞喇喇忽忽詅卖灵秘龙多乃旱露白地牛魔手乃者破口大駡怯坎儿耆旧倾耸蕲年宫蹂辚赡博烧香深揖使院手诏素端天父脱樊晚育维护无涯嚣浮效劳宵衣细大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