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补牢顾犬的意思、补牢顾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补牢顾犬的解释

丢失了羊,才修补羊圈;见了野兔,才回头唤狗去追捕。比喻对出现的失误,及时设法补救。语本《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清 左宗棠 《请拓增船炮大厂疏》:“及待开厂製办,补牢顾犬,已觉其迟。” 清 马建忠 《玛赛复友人书》:“则为今之计,亦姑即向所谓不必先行者为之设一可以先行之法,使人以制我者而我反以制人,庶几补牢顾犬之犹未迟晚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补牢顾犬”是一个由两个成语组合而成的变体,其核心含义源自“亡羊补牢”和“顾犬补牢”,均比喻在出现问题或遭受损失之后,才想办法补救,带有为时已晚或效果有限的警示意味。以下是基于汉语词典角度的详细解释:


一、成语来源与字面解析

  1. “补牢”

    源自“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 “亡羊”:丢失羊只,喻指发生损失。
    • “补牢”:修补羊圈,喻指事后补救。

      本义强调发现问题后及时修正,尚有挽回余地。

  2. “顾犬”

    取自“见兔顾犬”,出自同一典故:“见兔而顾犬。”

    • “顾犬”:见到兔子才回头唤猎犬,喻指事到临头才匆忙应对。

      常与“补牢”连用,形成“顾犬补牢”,强调行动滞后于问题发生。

二、组合含义与深层寓意

“补牢顾犬”融合了上述两成语的核心思想:

三、现代用法与权威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及《成语源流大词典》(中华书局):

四、权威文献参考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亡羊补牢”“见兔顾犬”的独立词条释义及用例分析。
  2. 王涛《中国成语大辞典》(商务印书馆):辨析“补牢”与“顾犬”的关联性及合并使用场景。
  3. 刘洁修《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商务印书馆):考证典故源流及语义演变。

“补牢顾犬”以生动的比喻揭示了事后补救的被动性,其价值不仅在于解释损失后的行动,更在于警示人们重视事前防范。正如《战国策》所喻,临危而谋虽可减损,然未若未雨绸缪之功。

网络扩展解释

“补牢顾犬”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析:

一、基本含义

该成语由“补牢”(修补羊圈)和“顾犬”(呼唤猎犬)两部分组成,比喻在出现失误或疏漏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强调对问题的快速反应与修正。

二、出处与典故

源自《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原指看到兔子再召唤猎犬追捕、丢失了羊再修补羊圈,虽不算早但也不算太迟,后引申为及时纠正错误的积极态度。

三、用法与例句

  1. 语法功能:多作宾语或定语,用于描述事后补救行为。
    例句:清代左宗棠曾用“及待开厂制办,补牢顾犬,已觉其迟”表达对洋务运动滞后的反思。
  2. 适用场景:常见于劝诫他人及时止损或自我修正的情境,如梁启超在《日本国志后序》中以“顾犬补牢,未为迟矣”强调改革的紧迫性。

四、近义词与辨析

五、延伸理解

部分释义(如)提到该成语隐含预防潜在危险的意义,认为“补牢”与“顾犬”的结合不仅指事后修正,也包含提前预防的智慧。这与原始典故中“见兔顾犬”的前瞻性呼应,体现出汉语成语内涵的多层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战国策》原文及清代文献相关引述。

别人正在浏览...

安澜帮狗吃食豹襦暴物陂辞本格拉捗攎充边刺伤村俗贷貣冬运抖觫扼腕长叹番入泛涉丰整分章析句覆閲干管更次钩丝古渡顾后瞻前龢驩黄心较辑借纸荆樲荆浩惊师动衆进水口磕膝盖库金缆掣阑尾老斗李杜韩柳邻并灵巧栎树刘累孟姑姑面门牟利内利旗志雀立热水器三山股山遥路远蛇矛尸禄素餐失心风厮佣檀施停僮推免鲜香小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