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牢顾犬的意思、补牢顾犬的详细解释
补牢顾犬的解释
丢失了羊,才修补羊圈;见了野兔,才回头唤狗去追捕。比喻对出现的失误,及时设法补救。语本《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清 左宗棠 《请拓增船炮大厂疏》:“及待开厂製办,补牢顾犬,已觉其迟。” 清 马建忠 《玛赛复友人书》:“则为今之计,亦姑即向所谓不必先行者为之设一可以先行之法,使人以制我者而我反以制人,庶几补牢顾犬之犹未迟晚也。”
词语分解
- 补牢的解释 比喻对出现的失误,及时设法补救。 清 王韬 《<火器说略>前序》:“然则来軫方遒,补牢未晚。”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五书》:“妄谓及今为之,犹可补牢。”参见“ 补牢顾犬 ”。
- 犬的解释 犬 ǎ 狗:猎犬。警犬。犬马之劳。犬牙交错。犬子(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儿子)。桀犬吠尧(喻走狗一心为主子效劳)。 笔画数:; 部首:犬;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补牢顾犬”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析:
一、基本含义
该成语由“补牢”(修补羊圈)和“顾犬”(呼唤猎犬)两部分组成,比喻在出现失误或疏漏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强调对问题的快速反应与修正。
二、出处与典故
源自《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原指看到兔子再召唤猎犬追捕、丢失了羊再修补羊圈,虽不算早但也不算太迟,后引申为及时纠正错误的积极态度。
三、用法与例句
- 语法功能:多作宾语或定语,用于描述事后补救行为。
例句:清代左宗棠曾用“及待开厂制办,补牢顾犬,已觉其迟”表达对洋务运动滞后的反思。
- 适用场景:常见于劝诫他人及时止损或自我修正的情境,如梁启超在《日本国志后序》中以“顾犬补牢,未为迟矣”强调改革的紧迫性。
四、近义词与辨析
- 近义词:亡羊补牢、见兔顾犬(两者侧重点相似,均含事后补救之意)。
- 细微差别:“补牢顾犬”更强调行动的双重性(既补漏洞又加强防范),而“亡羊补牢”偏向单一补救行为。
五、延伸理解
部分释义(如)提到该成语隐含预防潜在危险的意义,认为“补牢”与“顾犬”的结合不仅指事后修正,也包含提前预防的智慧。这与原始典故中“见兔顾犬”的前瞻性呼应,体现出汉语成语内涵的多层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战国策》原文及清代文献相关引述。
网络扩展解释二
《补牢顾犬》这个词的意思是指修补破损的犬舍,或者比喻及时补救、防范风险的行为。这个词可以拆分成“补牢”、“顾”和“犬”三个部分。
- “补牢”是指修补损坏的建筑或设施。
- “顾”表示关注、照顾、看管等概念。
- “犬”则代表狗,这里用来指代犬舍。
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文化典故,出自《诗经·小雅·小旻》中的一句诗:“补之丽之,顾犬有艰。威仪卒矣。”繁体字的写法为「補牢顧犬」。
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如《康熙字典》中记载的写法为「補牢顧犬」。这种写法也是比较常见的古代形式。
以下是《补牢顾犬》的例句:
1. 这个团队在面临挑战时,及时采取措施,补牢顾犬,避免了进一步的损失。
2. 公司在发生安全漏洞之后,立即补牢顾犬,加强了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
《补牢顾犬》的组词:补牢、顾犬。
近义词:修旧如旧、垂帘听政、未雨绸缪。
反义词:对症下药、袖手旁观。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