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人的意思、辟人的详细解释
辟人的解释
(1).避开坏人。指躲避无道之君。《论语·微子》:“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之人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何晏 集解:“士有辟人之法,有辟世之法。 长沮 、 桀溺 谓 孔子 为士,从辟人之法;己之为士,则从辟世之法。”
(2).谓驱除行人使避开。《孟子·离娄下》:“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 杨伯峻 注:“辟,同‘闢’。古代上层人物出外,前有执鞭者开道,犹如后代的鸣锣开道。”
词语分解
- 辟的解释 辟 ì 君主:复辟。 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辟召。辟引。辟书。辟除(征召推举授官)。辟举。 古同“避”,躲,设法躲开。 古同“睥”,睥睨。 辟 (①辟③闢) ì 开发建设:开辟。 驳斥,排除:辟邪。
- 人的解释 人 é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 己我 笔画数:; 部首
专业解析
“辟人”是一个文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其核心含义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
避开他人;使人回避:
- 这是“辟人”最常用和主要的含义。“辟”在这里通“避”,意为“躲避、回避”。“人”指他人。
- 释义: 指主动避开他人,或者要求、驱使他人的离开,以达到独处、清静或进行私下活动的目的。
- 例证: 此义项在古代文献中常见。例如,《论语·微子》中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时遇到的一些隐士,有“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的描述(形容隐士看到孔子一行人就避开走)。更直接的例子可见于《礼记·丧大记》:“君即位于序端… 大夫即位于序南… 士立于西方… 主人降,立阼阶东… 有司请辟人。” 这里的“辟人”是指在举行丧礼等庄重仪式时,为了保持肃穆,需要让无关人员回避。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辟人”明确有“避开人”和“使人避开”的含义。
-
驱除他人;屏退左右:
- 这个含义是第一个含义的延伸和具体化,更侧重于主动地驱赶、屏退身边的人。
- 释义: 指有权势或地位的人命令其随从、侍者或周围的人离开,以便进行密谈或处理私事。
- 例证: 这个用法在古代历史记载或小说中描述君王、贵族或重要人物私下谈话的场景时常出现。例如,描述某位官员“辟人而言”,即屏退左右侍从后才开始说话。此义项在《古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亦有收录。
“辟人”意指避开他人 或使他人避开/屏退他人。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礼仪级制度或对隐私空间的需求,强调在特定场合下主动与他人保持距离或清除身边无关人员的行为。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已非常罕见,其含义通常会被更常用的“回避”、“屏退”、“清场”等词语所替代。
注意: “辟人”与“避人”在“避开他人”这个含义上是相通的(“辟”通“避”)。但在“驱除他人;屏退左右”这个更具体的含义上,“辟人”的使用更为典型。
补充说明:
- 有时“辟人”也可能指“躲避坏人”(辟通避),但这层意思相对少见,且不如上述两层含义核心和常用。
- 需注意区分“辟人”与“复辟”中的“辟”。“复辟”中的“辟”指君主、君位(如“大辟”指天子),与“辟人”中的“辟”(避)含义不同。
网络扩展解释
“辟人”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一、基本释义
-
避开坏人/无道之君
指主动避开道德败坏的人或昏庸无道的君主。
出处:《论语·微子》中提到“从辟人之士”,指孔子周游列国时避开无道之君的行为。
-
驱除行人使避开
特指古代权贵出行时驱赶路人、清空道路的仪式化行为。
例证:《孟子·离娄下》记载“行辟人可也”,即描述君主或官员出行时“鸣锣开道”的场景。
二、延伸解析
- 读音与词性:
读作pì rén,为动词短语,多用于古代文献。
- 近反义词:
近义词如“避世”(避开乱世),反义词可理解为“近人”(接近他人)。
三、使用场景
- 经典引用:
《论语》中长沮、桀溺评价孔子“从辟人之法”,体现儒家对“择君而事”的态度。
- 现代造句:
可用于比喻性描述,如“方鸿蒙初辟,人迹稀少”(取自)。
提示: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多见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创作。如需完整文献例证,可参考《论语》《孟子》相关篇章。
别人正在浏览...
罢亚毕肖蔽鄣长宾绸缪未雨船东楚萍刺孔从来黨組达训大杂烩递变渎山恩绝义断帆索缚鸡弄丸扶危持颠浮征构会钩易軲軲辘辘过君汉圣合本黑轓侯门花蕚火笼胡诌八扯检刻胶致忌妬劫劫荆花金鑛金兰谱浪战沴瘥利齿伶牙理状冒贯贸易壁垒民讐墨海滂霈谦俭情厚视力收录送目宿水飱风酥胷天簧天浔头昏目晕剸节丸赤白文砖先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