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umber;number of people allowed or assigned;quota of people] 规定的总数定额数
代表名额
(1).犹名目。 唐 元稹 《中书省议赋税及铸钱等状》:“若此则赋歛无名额之烦,贫富有等差之异。”《宋史·食货志下一》:“ 宋 货财之制,多因於 唐 ……法既变而用不给,故兴利者进,而征歛名额繁矣。”
(2).有名号的匾额。《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七年》:“令天下係帐存留寺观及 四京 管内虽不係帐而舍屋百间以上者,皆特赐名额。”
(3).人员的数额。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九章:“可每一个闺女都怕落在后边,名额满了,去不成县里。”
(4).指额定的人员。《花城》1981年第6期:“我怂恿她通过父亲的关系,‘运动’到一名公费生的名额。”
“名额”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及用法如下:
人数限额
指为特定职位、机会或资源设定的数量限制。例如:招生名额、竞赛名额、招聘名额等。这一用法在现代最为常见,强调资源的有限性和竞争性。
例句:
“我校参加数学竞赛的名额只有三人。”
额定人员
指被正式分配或确认的特定人员,常用于选拔或分配场景。例如:公费生名额、征兵名额等。
名目或项目(古代用法)
历史上曾指赋税、政策中的分类条目。如唐代文献提到“赋歛无名额之烦”,指税收缺乏明确分类。
有名号的匾额(古代用法)
宋代文献记载,朝廷会为寺庙或建筑“特赐名额”,即授予带有官方称号的匾额。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文献中的具体用法,可参考《宋史》《续资治通鉴》等典籍。
名额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来表示某种资格、职位或数量的限制。它代表了一个人或某个群体被允许担任或占用的数量。
名额的部首是口,总共有8个笔画。
名额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大宗伯》中,用来指示部落中不同职位的人数限制。
名额的繁体字是「名額」。
在古代,名额的写法有时会将「口」的形状简化为「囗」。
1. 这个学校每年只有十个国际交流学生的名额。
2. 比赛的名额已经全部被报名的选手填满了。
名额组词举例:名额减少、名额增加、取得名额、名额分配等。
名额的近义词可以是限额、额度、配额、人数限制等。
名额的反义词可以是无限制、不限量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