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umber;number of people allowed or assigned;quota of people] 规定的总数定额数
代表名额
(1).犹名目。 唐 元稹 《中书省议赋税及铸钱等状》:“若此则赋歛无名额之烦,贫富有等差之异。”《宋史·食货志下一》:“ 宋 货财之制,多因於 唐 ……法既变而用不给,故兴利者进,而征歛名额繁矣。”
(2).有名号的匾额。《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七年》:“令天下係帐存留寺观及 四京 管内虽不係帐而舍屋百间以上者,皆特赐名额。”
(3).人员的数额。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九章:“可每一个闺女都怕落在后边,名额满了,去不成县里。”
(4).指额定的人员。《花城》1981年第6期:“我怂恿她通过父亲的关系,‘运动’到一名公费生的名额。”
名额在汉语词典中的核心释义为:指某种事项中预先限定的人员或事物的数量。该词强调数量上的限制性,常见于行政管理、资源分配等场景。以下是详细解析及权威依据:
数量限定性
指在特定范围内(如入学、任职、参会等)被批准或允许参与的最大人数上限。例如:
“招生名额已满”表示学校录取人数达到预设上限。
(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分配属性
体现资源或机会的配额制,需通过申请、选拔等程序获取。如:
“今年公务员考试提供2000个录用名额。”
(参考: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管理办法》)
明清文献中“额”指官府规定的数目(如赋税额度),后衍生为“名额”。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除人员编制外,亦用于物品配额(如“补贴名额”)或虚拟资格(如“会员名额”)。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明确:“岗位名额需报人社部门核准。”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网)
教育部通知:“高校自主招生名额不得超过年度计划的5%。”
(来源: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指标(侧重量化目标)
配额(多指国际贸易分配)
无限制(如“开放式报名”)
(《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商务印书馆)
结论:名额的本质是制度性数量管控,反映资源稀缺性与公平分配原则。其使用需严格依据官方文件或机构规章,常见于政策文本与正式文书。
: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https://www.cp.com.cn/book/7f4c69b4f.html
: 教育部招生计划规范:http://www.moe.gov.cn/srcsite/A15/moe_776/s3258/
: 《汉语大词典》在线版:https://www.zsbeike.com/cd/91019.html
: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官网:http://www.nciku.com
: 人社部事业单位招聘规定:http://www.mohrss.gov.cn/xxgk2020/fdzdgknr/zcfg/gfxwj/201407/t20140728_136458.html
: 教育部高校招生通知: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
: 商务印书馆同义词词典:https://www.cp.com.cn/book/d50c6d7c-2.html
“名额”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及用法如下:
人数限额
指为特定职位、机会或资源设定的数量限制。例如:招生名额、竞赛名额、招聘名额等。这一用法在现代最为常见,强调资源的有限性和竞争性。
例句:
“我校参加数学竞赛的名额只有三人。”
额定人员
指被正式分配或确认的特定人员,常用于选拔或分配场景。例如:公费生名额、征兵名额等。
名目或项目(古代用法)
历史上曾指赋税、政策中的分类条目。如唐代文献提到“赋歛无名额之烦”,指税收缺乏明确分类。
有名号的匾额(古代用法)
宋代文献记载,朝廷会为寺庙或建筑“特赐名额”,即授予带有官方称号的匾额。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文献中的具体用法,可参考《宋史》《续资治通鉴》等典籍。
鏊战被声臂胛不住气倡呼赤道崇遇踹窝楚重瞳寸田尺宅蜑雨读鞫恩意法定计量单位風紀扣分水岭赶麪杖格绷格绷鼓絶果汁怀琰皇章慧颖讲脩交变客思炼格粮料两灵令箭戾太子流行性乙型脑炎峦岚緑化马法没是哏内容鲵齿驽劣潜德隐行瞧见融通柔嫩商亭少叙十二阑干水礼水乌他疏瀹嗣皇韬阁天声僮指违隔偎倚稳步前进五有相掩枭猾小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