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马之良者。语本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蹄欲得厚而大,踠欲得细而促。” 唐 杜甫 《高都护骢马行》:“腕促蹄高如踣铁, 交河 几蹴曾冰裂。”
“腕促蹄高”是一个源自古代文献的成语,主要用于形容良马的体态特征。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该成语描述优质马匹的生理特征:马蹄厚大且位置高,脚腕(踠部)细而紧促。这种结构使马匹具备更强的耐力和爆发力。
词源背景
现多用于古典文学赏析或马匹品鉴领域,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例如在诗词评析中,常以此语强调马匹的矫健姿态。
该成语通过具体生理特征映射整体品质,属于古代相马术的术语,反映了传统农业社会对牲畜选育的重视。
《腕促蹄高》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人或物体姿势昂扬、精神焕发的样子。
它的部首是“扌”和“足”,其中“扌”表示手,而“足”表示脚。它的笔画数是26画。
《腕促蹄高》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马术。在古代,人们认为驯马师要通过训练和驯服马匹使其运动更加协调和高贵,通过控制马的腕部和鼻缰,使马的蹄子离地更高,以展示马匹的尊贵和威严。因此,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人或物体姿势昂扬、精神焕发的样子。
在繁体字中,腕促蹄高的写法则是「腕促蹄高」。
在古时候,腕促蹄高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较早时期的写法是「脘䌏釴暠」,稍晚一些的写法是「腕脧髲釴」。这些不同的写法和字形反映了汉字的演变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例句中使用了腕促蹄高:
1. 他在舞台上跳舞时,腕促蹄高,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2. 这座建筑的设计非常优雅,给人一种腕促蹄高的感觉。
腕促蹄高的一些相关组词包括:“腕臂促进”、“腕握蹄疾”等。近义词有:“气宇轩昂”、“得意扬扬”等。而反义词则包括:“垂头丧气”、“萎靡不振”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