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盗的意思、宿盗的详细解释
宿盗的解释
惯匪大盗。《魏书·崔宽传》:“ 宽 性滑稽,诱接豪右、宿盗魁帅,与相交结,倾衿待遇,不逆微细。”《新唐书·忠义传中·颜杲卿》:“ 肃宗 拜 泉明 郫 令,政化清明,诛宿盗,人情翕然。” 宋 秦观 《盗贼策下》:“ 唐 自中叶以后,方镇皆选列校以掌牙兵。是时四方豪杰不能以科举自达者,皆争为之,往往积功以取旄鉞。虽老姦宿盗或出其中,而名卿贤将……所得亦已多矣。”
词语分解
- 宿的解释 宿 ù 住,过夜,夜里睡觉:住宿。留宿。露宿。宿舍(?)。宿营。 年老的,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宿将(经验丰富的老将)。宿儒。名宿。 平素,素有的:宿愿。宿志。宿疾。宿敌。宿心。 隔夜的,隔年的:宿雨(
- 盗的解释 盗 à 偷窃,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盗窃。盗贼。盗伐。盗掘。盗运。盗卖。盗用。盗名欺世(亦称“欺世盗名”)。 偷窃或抢劫财物的人:海盗。强盗。窃国大盗。 匪窃偷 笔画数:; 部首:皿;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宿盗指长期作案、屡犯不改的盗贼,属于古代法律术语中的重犯类型,强调其犯罪行为的持续性和危害性。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字义溯源
- 宿
- 本义为“过夜”,引申为“长久”“素来”。
- 《说文解字》:“宿,止也。”指停留积累,暗示犯罪行为的长期性(来源:《说文解字》在线版)。
- 盗
- 非法占有他人财物,《荀子·修身》注:“窃货曰盗。”
- 古代“盗”与“贼”有别:“盗”侧重财产侵犯,“贼”侧重人身伤害(来源:《汉语大词典》)。
二、法律语境释义
“宿盗”一词在历代法典中特指:
- 累犯惯盗:多次实施盗窃且屡教不改者,如《唐律疏议》将“经赦后仍再犯”者列为重点打击对象。
- 结伙作案:常与“群盗”并称,指有组织的盗匪团伙(来源:《中国法制史》法律出版社)。
三、古籍用例佐证
- 《后汉书·郭躬传》
“永平中,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为副。彭在别屯而辄以法斩人……躬对曰:‘……今彭宿盗,当伏诛。’”
此处“宿盗”指秦彭长期滥用军法、屡犯杀戮之罪(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
- 《宋史·刑法志》
记载宋代对“宿盗”的惩处加重,常流放远地或处极刑,反映对持续性犯罪的严苛态度。
四、现代语义延伸
现代汉语中,“宿盗”一词虽罕用,但概念可对应:
- 惯犯:法律术语中指有犯罪前科且多次作案者。
- 累犯制度:当代刑法对重复犯罪者从重处罚(《刑法》第六十五条)。
参考文献
- 许慎. 《说文解字》[M]. 中华书局.
- 长孙无忌. 《唐律疏议》[M]. 法律出版社.
- 班固. 《后汉书》[M]. 中华书局点校本.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Z]. 商务印书馆.
(注:部分古籍原文链接来自权威出版社电子资源库,法律术语解析参考法学专业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宿盗”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宿盗”指长期从事盗窃活动的人,强调其惯犯属性和经验丰富的特点。该词由“宿”(长期)和“盗”(盗窃)组合而成,字面意为“长期为盗者”。
二、详细释义
- 惯匪大盗
多用于形容经验丰富、技术高超的惯犯或团伙头目。例如《新唐书》中提到“诛宿盗”,即指剿灭长期作案的匪徒。
- 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 《魏书·崔宽传》记载:“诱接豪右、宿盗魁帅”,描述与盗贼首领的交往。
- 宋代秦观在《盗贼策下》中提及唐代方镇通过招安宿盗来维持地方治安。
三、使用场景
- 描述人物性质:如“宿盗魁帅”(盗贼首领)、“诛宿盗”(剿灭惯匪)。
- 历史或文学语境:常见于古籍或涉及犯罪题材的文本中,强调长期性、组织化的盗窃行为。
四、延伸说明
- 发音与注音:拼音为sù dào,注音符号为ㄙㄨˋ ㄉㄠˋ。
- 近义词:惯匪、大盗、积贼。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用例,可参考《魏书》《新唐书》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暗室安营下寨百了千当别庙碧山弛魂宕魄赤棠宠贻仇贼鉏民寸善片长點剁端称放射线非分之念乖变龟纹锦珪组故伎重演含灵赫煌黑彝河同水密鸿诰黄驴会利健羡交厝家庭妇女静极思动九方皋捐廪居落狂傲诳丐禄禀密率民惟邦本女隶浅海且住为佳棋局倛魄求言曲里拐弯儿日旰设象世幻食罍条科僮干铜筋铁骨讬势驼鼍将舃奕王徐应刘玩弄仙术黠小邪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