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惊奇。耸,通“ 悚 ”。 唐 司空图 《唐宣州王公行状》:“相国 郑公 肃 ,实公舅也,一见耸异,命子约为师友。”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木果异事》:“ 秦 朝柏忽復一枝再荣,殿中有记当时奏图叹赏之语,私相耸异。”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 道远 以事纠罢,朝士耸异。”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二篇:“ 宋 修《太平广记》成,又置不颁布,絶少流传,故后来偶见其本,仿以为文,世人輒大耸异,以为奇絶矣。”
“耸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耸异”意为惊奇、惊异,形容事物或现象非常奇特、出人意料,常带有令人震惊或意外的情感色彩。
词源与结构
使用场景
该词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古典文献或文学性较强的语境。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例句或扩展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耸异》是一个形容词,意指感到非常惊奇、吃惊或觉得不可思议的状态或情感。
《耸异》的部首是“耳”和“巳”,共有10画。
《耸异》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耸”意指高大、高耸;“异”表示奇特、不寻常。因此,“耸异”联合起来,形容一种使人感到惊异、震惊的非常不寻常的事物或情况。
《耸异》的繁体字是「聳異」。
古代汉字写法中,“耸”和“异”有多种不同的写法。例如,“耸”可以写作“聳”或“駷”,“异”可以写作“異”或“異”。所以,在古时,有时候会使用不同的字形来书写这个词。
1. 这个魔术表演令人耸异,无法理解其中的原理。
2. 经历了如此耸异的事件,他感到有点不知所措。
3. 他的观点非常耸异,与大家普遍看法相去甚远。
1. 耸人听闻:指令人吃惊、震动的消息或事实。
2. 耸人听讲:指非常引人入胜或有趣的讲座或演讲。
3. 耸人听觉:指声音或音乐等引起人强烈感受的效果。
1. 惊奇:意指对于突然出现的事物感到吃惊和惊讶。
2. 骇人听闻:意指某事的消息或情况十分令人吃惊和震惊。
3. 奇异:表示与常态或寻常情况不同,令人感到奇怪、新奇或不可思议。
平凡:表示普通、寻常、没有什么特别的。
寻常:表示正常、常规、不引人注目的。
一般:表示与平常相同,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