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丝言的意思、丝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丝言的解释

《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郑玄 注:“言言出弥大也。” 孔颖达 疏:“王言初出,微细如丝,及其出行於外,言更渐大,如似纶也。”后因称帝王之言为“丝言”,并用作诏书的代称。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訏謨布简,丝言盈室。”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皇王施令,寅严宗誥。我有丝言,兆民尹好。”《隋书·高祖纪上》:“固守谦光,丝言未綍。” 唐 白居易 《祭李侍郎文》:“西阁丝言,内庭密命,公实出入,迭操二柄。”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丝言”一词的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和文学引申义来理解,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类解释:

一、传统典源释义(源自帝王诏书代称)

  1. 词源出处
    出自《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郑玄注疏解释:帝王之言初出时细微如丝,但传达到民间后影响力逐渐扩大如粗绳(纶),故以“丝言”代指帝王言论,后演变为诏书的雅称。

  2. 历史用例

    • 南朝鲍照《河清颂》用“丝言盈室”形容帝王政令密集;
    • 唐代白居易《祭李侍郎文》以“西阁丝言”指代朝廷诏书;
    • 《隋书·高祖纪》记载帝王谦称“丝言未綍”,表示诏令尚未颁布。

二、现代文学引申义(形容细腻言辞)

部分现代辞书如《查字典》扩展了该词的用法,认为“丝言”可比喻细腻婉转、触动人心的话语,常用于:

综合辨析

“丝言”的原始含义聚焦于帝王权威,属历史专称;现代引申义更侧重语言的艺术性,二者需根据语境区分。建议在学术文献中优先采用传统释义,文学创作可酌情使用引申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丝言

《丝言》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包括“丝”和“言”。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丝”的部首是“纟”,共有6画;而“言”的部首是“讠”,共有7画。

来源

《丝言》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论语》中的一句话:“君子于其位,言之无丝。”意思是指君子说话时不应有丝毫虚假或矫揉造作之意。

繁体

《丝言》的繁体字是「絲言」。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丝」的上面多了一点,像是一只小鸟;而「言」的下面多了两个点,像是人站在地上。这些变化仅仅是汉字演变过程中的一部分,现代字形已经不再保留这些细节。

例句

他的话语真诚而真实,完全是丝言。

组词

蚕丝、细丝、丝绸、丝瓜。

近义词

真言、实言。

反义词

虚言、假言。

别人正在浏览...

霭昧白娘子币马饼炉氅毦承嗣愁翠诞将丹繶登科的役颠迷蹀马房内飞兔风器扶架杠刀布黑粗宦贶慧业才人家理贱室阶陈卷土重来口苦块体联诗撩摘龙姿凤采栾社录取莽沆耄老貌望墨幪被甲执锐拚死批示前岁蛩蛩钜虚确鬭鹊踏枝蝾蚖时妆霜情暑去寒来酸不溜丢贪脏枉法天宝当年跳趫通署屠膊托神帵子威凌无灰木兀鹫无誉消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