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倚版。僧人坐禅时倚身或安手之器。世俗亦用之。以一长方形板,上下穿穴,贯索其中,缚著于绳床后背之横绳,使版面稍斜,可以倚身。亦常于夏日横安膝上,作为安手及支颐之用。《释氏要览·躁静》:“倚版今呼禪版。《毘奈耶摄颂》曰:‘倚版为除劳,僧私皆许畜。’” 金 元好问 《龙门杂诗》:“高情留诗轴,清话入禪版。”
禅版是佛教禅宗特有的器具,指僧人坐禅时使用的长方形木板,兼具坐具与警醒修行的功能。其形制、用途及象征意义如下:
物理特征
传统禅版为木质长方形薄板,尺寸约长一尺八寸、宽九寸(约54×27厘米),表面光滑无装饰。僧人坐禅时垫于臀下,减轻久坐疲劳,同时保持身体端正。
警策工具
禅堂中,监香法师持禅版巡视,见懈怠者即以版轻拍其肩,警示专注修行。此称“下禅版”,是禅门规训的重要方式。
禅定精神的载体
禅版代表“简朴克己”的修行态度。《禅林象器笺》载:“版喻心性本净,去妄存真。” 其方正造型象征修行者需持守规矩、心无旁骛。
公案中的禅机
宋代《碧岩录》记载禅师以禅版叩地示警,截断弟子妄念,喻“当头棒喝”之机锋。如“德山棒,临济喝”,禅版成为启悟的媒介。
唐代禅堂已普遍使用禅版,日本禅宗保留其制式。明代《敕修百丈清规》详载禅版使用规范,强调“坐禅者依版如依师”,突显其辅助修行的神圣性。
权威参考文献
“禅版”是一个佛教用具相关的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差异,主要解释如下:
禅版是僧人坐禅时使用的辅助器具,主要用于倚靠身体或安放手部。其结构为长方形木板,上下穿孔并用绳索固定于绳床(禅椅)后背的横绳上,使板面略微倾斜,便于倚靠。夏日时也可横置于膝上,用于支撑手臂或托腮。
部分资料(如)提到“禅版”被引申为成语,表示思想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但这一用法在传统文献中较少见,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用,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禅版体现了佛教禅修文化中对“身静”与“心静”的重视,通过辅助工具减少身体疲劳,使修行者更易进入禅定状态。金代诗人元好问《龙门杂诗》中“清话入禅版”一句,即借物喻指禅修意境。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不同来源的释义差异,可参考(汉典)、(单词乎)等权威性较高的资料。
败字边粟褊直兵部簸恶布牌补任菜场朝宿秤房持兵笞罚迟光大房山倒果为因擣蒜隄岸订稽分赃福德星君负愆更休弓靴共有和弭河鱼徽索昏花讲处绛帐积恩骏快雷板雷宗軨积论斩谬想天开幕寮奶口南熏内法酒疲费凭城借一青头曲辞三策杀鸡取卵伤废舍眼侍寝士雄受记摅意探撰头颡土木之难图南翼吾伊髇矢下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