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四愁的意思、四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四愁的解释

(1).“ 四愁诗 ”的省称。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四愁七哀》:“《四愁》, 汉 张衡 所作,伤时之文也。” 唐 李嘉祐 《暮秋迁客增思寄京华》诗:“ 宋玉 怨三秋, 张衡 復‘四愁’。” 清 姚鼐 《送一青归因寄仲郛》诗:“天末‘四愁’思莫致,秋来‘九辨’送将归。”

(2).泛指愁思。 唐 王维 《送丘为往唐州》诗:“四愁连 汉水 ,百口寄随人。” 唐 孟郊 《百忧》诗:“智士日千虑,愚夫惟四愁。”参见“ 四愁诗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四愁"是东汉文学家张衡创作的组诗《四愁诗》的简称,出自《昭明文选》第二十九卷。该诗以七言句式为基础,开创了早期七言诗体制,被《文心雕龙》评价为"清新典丽,移情夺魄"(《汉语大词典》)。全诗分为四章,以"我所思兮"起兴,分别对应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通过泰山、桂林、汉阳、雁门四个地理意象,抒发诗人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学史》)。

诗作运用比兴手法,将"美人"喻指君主,以"金错刀""琴琅玕""貂襜褕""锦绣段"等贵重礼物象征政治抱负,展现"路远莫致"的惆怅。这种"忧谗畏讥"的政治隐喻模式,对后世曹植《七哀》、陶渊明《闲情赋》等作品产生深远影响(中华书局《历代诗话续编》)。

从文学史角度看,《四愁诗》的独特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突破传统四言诗体式,确立七言诗的雏形;其二,开创中国诗歌"香草美人"的政治寄托传统;其三,首次将地理方位系统引入抒情诗结构(北京大学《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评其"气骨苍然,实为七言之祖",这一论断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收录确认。

网络扩展解释

“四愁”一词的含义可从两个主要角度解释,并结合历史文献与诗歌背景综合理解:

1. 作为《四愁诗》的简称
《四愁诗》是东汉张衡的代表作,创作背景与其仕途失意相关。据和记载,张衡任河间相时因政治抱负受阻,借诗抒发“心烦纡郁”之情。全诗共四章,每章七句,采用七言句式,被认为是中国早期七言诗的雏形,对后世七言诗发展有重要影响。诗中通过反复咏叹“所思在远道”的意象,表达了对理想难以实现、时局动荡的忧思。

2. 泛指多重愁绪
唐代诗人常以“四愁”代指复杂愁思,如王维《送丘为往唐州》中的“四愁连汉水”,孟郊《百忧》中的“愚夫惟四愁”,均用此意象表达绵延不断的忧虑。部分词典(如)引申为人生四大忧虑:穷愁(经济困窘)、病愁(健康之忧)、老愁(年迈之忧)、死愁(死亡恐惧),但此说法未见于早期文献,可能是后世对原意的扩展解读。

补充说明:当代使用中,“四愁”更多指向张衡原诗的文学典故,其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如需引用四大人生忧虑的释义,建议标注来源差异。

别人正在浏览...

暴恶边极不肖骖乘蚕户産销担负当职断谷凡尔丁凡世反书奉公如法汾阴佛旨槀殡苟安一隅枸檵官緑观音菊观者如织还诏旱海蹇马尽思极心乩盘极图旧臣考送科头袒体旷心怡神纍纍若若莲花世界绫绢凌烟像峦谷芒焰毛褐梅溪谬烂颞骨泥滩喷漆溥临秋露曲附羣辟三达尊三影郎中啬克啬人善兵事半功倍刷括肆宅糖醋傥朗恬澜菟丝维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