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曙月的意思、曙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曙月的解释

晓月。 唐 王维 《过沉居士山居哭之》诗:“曙月孤鶯囀,空山五柳春。” 唐 郑絪 《初日照露盘赋》:“焜以相鲜,若曙月之临朝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曙月,汉语复合词,由"曙"(破晓)与"月"(月亮)组合而成,特指黎明时分悬于天际的残月。该词最早见于唐代诗文创作,如王勃《采莲赋》"曙月犹悬",李贺《昌谷诗》"曙月渐胧胧",均描绘了晨光初现时与残月共存的特殊天象。

据《汉语大词典》释义,曙月指"拂晓的月亮",常出现于农历廿五至初三日间,此时月球运行至太阳西侧,在日出前短暂悬挂东方天际。其天文学特征表现为月相呈现细长弯钩状,亮度低于满月,常与朝霞形成冷暖色调对比(参考来源:《中国天文学史大系·古代天文历法》)。

古代文人对曙月意象有三重审美解读:

  1. 时间维度:象征昼夜交替的临界状态,《文心雕龙》称之为"阴阳交割之象"
  2. 空间维度:常与孤雁、晨钟等元素构成苍茫意境,如杜甫《宿白沙驿》"曙月孤舟映"
  3. 情感投射:多用于表达羁旅愁思或人生迟暮,苏轼《过莱州雪后望三山》即有"曙月带冰痕"之句

现代汉语中,该词常见于诗歌创作与文学评论领域,《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列为书面语词汇,标注读音为shǔ yu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农历廿八至初一的"朔月"阶段,因月球完全隐没,实际观测中并无曙月存在。

网络扩展解释

“曙月”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析:

一、基本含义

“曙月”指黎明时分的月亮,即天刚破晓、月亮尚未完全隐去的景象。其中“曙”意为天色初明,“月”即月亮,组合后描绘了昼夜交替时月亮与晨光共存的情景。

二、词语结构与意象

三、文学应用

多见于古诗文,例如:

  1. 唐·王维:“曙月孤鶯囀,空山五柳春”;
  2. 唐·郑絪:“焜以相鲜,若曙月之临朝镜”;
  3. 汉昭帝时期诗句:“云光开曙月低河”。

四、使用场景

适合描述自然景色或表达静谧、孤寂的情感,常见于诗歌、散文中,用以烘托黎明时分的独特氛围。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句背景或更多用例,可参考古典文学典籍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阪道贬累佛头加秽波纹唱头串女楚怀楚濑大浪兜肚连肠贰政樊川凡毛風患负版改授光风海蓝色好彩鸿朗灰不喇唧会门虺穨汇涌昏逸奸枉瞷隙叫喊家生婢子近洋帘钩裂土分茅另眼相待浏湸刘卢緑褠满分瞒上欺下美除命期敏晤暮秋清意弃余全宥曲故任人摆布三尺锋设帐苏世胎食特産弯头围子毋将无生无所重轻销毁骨立效犬马力写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