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曉月。 唐 王維 《過沉居士山居哭之》詩:“曙月孤鶯囀,空山五柳春。” 唐 鄭絪 《初日照露盤賦》:“焜以相鮮,若曙月之臨朝鏡。”
“曙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曙月”指黎明時分的月亮,即天剛破曉、月亮尚未完全隱去的景象。其中“曙”意為天色初明,“月”即月亮,組合後描繪了晝夜交替時月亮與晨光共存的情景。
多見于古詩文,例如:
適合描述自然景色或表達靜谧、孤寂的情感,常見于詩歌、散文中,用以烘托黎明時分的獨特氛圍。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句背景或更多用例,可參考古典文學典籍或權威詞典。
《曙月》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分别是“曙”和“月”。下面将分别介紹這兩個字的含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日(rì)
筆畫:12畫
含義:指天将要破曉的時刻,黎明初現的時間段。
來源:取自于《詩經·秦風·文王》:“曙兮寒輕曉冥冥。”
繁體字:曙
古時候漢字寫法:無
拆分部首:肉(ròu)
筆畫:4畫
含義:指月亮,是夜晚天空的明亮天體。
來源:取自于《詩經·周南·關雎》:“關關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關雎”一篇。
繁體字:月
古時候漢字寫法:無
例句:
1. 朦胧的曙光透過窗戶灑在房間裡。
2. 夜幕下,皎潔的月光照亮了整個湖面。
相關組詞:
黎明、日出、晨光、拂曉、晨曦
近義詞:
拂曉、黎明、旭日、朝陽
反義詞:
夜晚、黑暗、子夜、宵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