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曙月的意思、曙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曙月的解釋

曉月。 唐 王維 《過沉居士山居哭之》詩:“曙月孤鶯囀,空山五柳春。” 唐 鄭絪 《初日照露盤賦》:“焜以相鮮,若曙月之臨朝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曙月,漢語複合詞,由"曙"(破曉)與"月"(月亮)組合而成,特指黎明時分懸于天際的殘月。該詞最早見于唐代詩文創作,如王勃《采蓮賦》"曙月猶懸",李賀《昌谷詩》"曙月漸胧胧",均描繪了晨光初現時與殘月共存的特殊天象。

據《漢語大詞典》釋義,曙月指"拂曉的月亮",常出現于農曆廿五至初三日間,此時月球運行至太陽西側,在日出前短暫懸挂東方天際。其天文學特征表現為月相呈現細長彎鈎狀,亮度低于滿月,常與朝霞形成冷暖色調對比(參考來源:《中國天文學史大系·古代天文曆法》)。

古代文人對曙月意象有三重審美解讀:

  1. 時間維度:象征晝夜交替的臨界狀态,《文心雕龍》稱之為"陰陽交割之象"
  2. 空間維度:常與孤雁、晨鐘等元素構成蒼茫意境,如杜甫《宿白沙驿》"曙月孤舟映"
  3. 情感投射:多用于表達羁旅愁思或人生遲暮,蘇轼《過萊州雪後望三山》即有"曙月帶冰痕"之句

現代漢語中,該詞常見于詩歌創作與文學評論領域,《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列為書面語詞彙,标注讀音為shǔ yuè。需要特别說明的是,在農曆廿八至初一的"朔月"階段,因月球完全隱沒,實際觀測中并無曙月存在。

網絡擴展解釋

“曙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一、基本含義

“曙月”指黎明時分的月亮,即天剛破曉、月亮尚未完全隱去的景象。其中“曙”意為天色初明,“月”即月亮,組合後描繪了晝夜交替時月亮與晨光共存的情景。

二、詞語結構與意象

三、文學應用

多見于古詩文,例如:

  1. 唐·王維:“曙月孤鶯囀,空山五柳春”;
  2. 唐·鄭絪:“焜以相鮮,若曙月之臨朝鏡”;
  3. 漢昭帝時期詩句:“雲光開曙月低河”。

四、使用場景

適合描述自然景色或表達靜谧、孤寂的情感,常見于詩歌、散文中,用以烘托黎明時分的獨特氛圍。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句背景或更多用例,可參考古典文學典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挨挨擠擠敗績失據白鹞白招矩蚌醬包粟便宜事筆精布槽蔔地不作聲長征乘策斥仙楚炬秦灰簇居貸子到盆錢雕蟲小藝調書帶丢手鬥樞盾牌發抒榑木甘露漿浩裾喉音檢革簡禮驕獰肌栗警設金瑜诓誘哭喪棒連鳌跨鲸兩淮療養所臨危不顧落宿蒙館明光瓦亮抛賣佩印青幹清平調秋皛賽禱散堂鼓穑地侍弄崧山騰聲同訓危急蝦蟇泉響瓜兒縣公主細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