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纵笔。 汉 扬雄 《法言·五百》:“圣人矢口而成言,肆笔而成书。” 宋 曾巩 《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古者学士之於六艺……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二:“ 熙寧 中, 文与可 因至 天彭馆 ,於 徐公园 盃酒谈笑中,肆笔成夫子像於亭之壁,曲尽寒酸态度。” 明 杨慎 《<六书索隐>序》:“ 文正公 少爱 周伯温 篆形之茂美,肆笔斆之。”
“肆笔”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ì bǐ,其核心含义为纵笔,指在书写或绘画时自由挥洒、不拘束地表达思想和情感。以下是详细解释:
“肆笔”最早见于汉代扬雄的《法言·五百》:“圣人矢口而成言,肆笔而成书。”,意为圣人口头表达即成言论,纵笔书写即成文章。宋代曾巩在《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中也提到“书非能肆笔而已”,强调书写不仅需要技巧,还需理解文体和内涵。
如需进一步了解“肆”的其他含义(如“店铺”“陈列”),可参考相关字典条目。
肆笔(sì bǐ)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形成: "肆"和"笔"。 "肆"字由"聿"和"月"组成,是一个指事字,表示用笔写字或画画的动作。"笔"字由"竹"和"ヨ"组成,是一个形声字,表示写字或画画用的工具。
"肆"字的部首是"聿",笔画数为6;"笔"字的部首是"竹",笔画数为2。
肆笔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的文化活动。在古代,书法和绘画被视为高雅的艺术形式,人们用笔书写或绘制各种作品。肆笔意味着任意或自由地进行书写或绘画,不受拘束。
在台湾和香港等地区,"肆笔"这个词的繁体字形为"肆筆"。
在古代,"肆"字的写法稍有不同,它的上部分是由"一"和"¬"组成,下部分是由"十"组成,象征着用笔书写的动作。
1. 他肆笔挥洒,创作了一幅令人惊艳的山水画。
2. 她用肆笔写下了自己的秘密日记。
肆情、肆意、笔墨、笔画、画笔、字笔
揮筆、書寫、表達
拘束、小心、谨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