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守的意思、操守的详细解释
操守的解释
[moral character (integrity)] 平素的品行
详细解释
(1).平素的品行志节。《新唐书·裴度传》:“ 度 退然纔中人,而神观迈爽,操守坚正,善占对。既有功,名震四夷。”《明史·刘宗周传》:“未有操守不谨,而遇事敢前,军士畏威者。”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银行下》:“一切应办事宜由股商中慎选一精明干练、操守廉洁之人综计出入。”
(2).执持善行,固守志节。 宋 苏轼 《赐守尚书右丞胡宗愈辞恩命不允诏制》:“卿昔在諫垣,首开正论,出入滋久,操守不回。”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此説却是正理,如吾儒易簀、结缨之类,皆是平日讲贯得明、操守得安、涵养得熟,视生死如昼夜,故能如此不乱。”《再生缘》第三二回:“要学 长孙 贤后德,必须操守在深宫。”
词语分解
- 操的解释 操 ā 拿,抓在手里:操刀。操觚(手持木简,指写诗作文)。操管(执笔,指写作)。操刀必割(喻不失时机,要当机立断)。 控制、掌握:操舟。操纵。 从事:操心。操办。操作。操持。操劳。操之过急。 体力的锻
- 守的解释 守 ǒ 保持,卫护:守成(在事业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守御。守身(爱护自身,保持自己的品节)。守节。守恒。守望相助。墨守成规。 看管:看守。守护。 在一个地方不动:守株待兔。留守。 遵照:遵守。守法。守
网络扩展解释
操守是个人在道德、行为和原则上的坚持与修养,具体指平素表现出的品德、气节和处事原则。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核心含义
-
品德与行为准则
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品行表现,强调对道德规范的遵守,如正直、廉洁、守信等。例如《新唐书》提到裴度“操守坚正”,体现对正直品格的坚持。
-
气节与原则性
表现为面对利益诱惑或压力时坚守本心,如孟子所言“独行其道”,强调不因外界因素改变自身原则。
-
职业与角色规范
在专业领域,操守体现为职业道德,例如金融从业者需“忠于信合事业”,不为私利损害集体利益。
二、应用场景
- 传统道德体系:古代强调通过孝悌、忠信、礼义等具体行为践行操守。
- 现代社会评价:个人操守直接影响社会信任度,如《儒林外史》提到“从科甲出身”需以操守为基础。
三、相关概念辨析
- 近义词:操行(更侧重行为表现)、气节(强调原则性)。
- 反义词:失德、堕落。
四、古籍例证
- 《明史》记载刘宗周因“操守不谨”导致军士不敬,反面说明操守的重要性。
- 宋代苏轼赞胡宗愈“操守不回”,肯定其坚守品行的态度。
如需进一步了解不同领域的操守要求(如职业、学术等),可参考搜索来源中的具体案例与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操守,这个词是指一个人在思想、行为上所遵循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它由两个部首组成:⼯ (gōng)和⼈ (rén)。⼯ (gōng)表示工作、劳动,⼈ (rén)表示人。操守这个词来源很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以繁体字写作「操守」。
在古时候,「操守」这个词的汉字写法稍有不同,它由「攵」(pū)和「宀」(mián)两个部首组成。宀表示房屋,攵表示动作。「攵」在现代汉字中已经变为了「⼯」。这个变化反映了我们对汉字书写的发展与变革。
有关操守的例句可以是:一个人的操守决定了他的品行和对待他人的态度。
与操守相关的组词有:良好操守、道德操守、丧失操守等。这些词都强调了一个人在行为上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
近义词包括:品德、道德、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等,它们都指向一个人在行为、思想上所持有的规范和价值观。
反义词可以是:放纵、随意、不拘一格等,它们表示与操守正相反的行为态度和思想倾向。
总之,操守是一个人在个人、工作、社交等方面所坚持的一种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它是我们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品质,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和对待他人的态度。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