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守圉的意思、守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守圉的解释

同“ 守御 ”。《管子·小匡》:“君有征战之事,则小国诸侯之臣,有守圉之备矣。”《墨子·公输》:“ 公输盘 之攻械尽, 子墨子 之守圉有餘。”《淮南子·主术训》:“瘖者可使守圉,而不可使言也。”《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五年》:“帝召见其使,令归语 栋戩 ,尽心守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守圉(shǒu yù)是古汉语词汇,现多写作“守御”,其核心含义指防御、守卫,特指在军事或城池防护中抵御外敌入侵的行为。以下从权威词典及文献角度解析其详细释义与用法:


一、基本释义

  1. 军事防御

    指通过构筑工事、部署兵力等方式抵御敌军进攻,保护疆土或城池安全。

    文献依据:

    《墨子·公输》:“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墨子》原文明确将“守圉”与攻城对举,强调防御器械与策略。)

  2. 疆域守卫

    引申为对国家边境或重要关隘的戍守,保障领土完整。

    文献依据: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季氏之甲七千,公徒三万,战于炊鼻……叔孙氏之司马鬷戾言于其众曰:‘若之何?’莫对。又曰:‘我,家臣也,不敢知国。凡有季氏与无,于我孰利?’皆曰:‘无季氏,是无叔孙氏也。’鬷戾曰:‘然则救诸!’帅徒以往,陷西北隅以入。公徒释甲执冰而踞,遂逐之。孟氏使登西北隅,以望季氏。见叔孙氏之旌,以告。孟氏执郈昭伯,杀之于南门之西,遂伐公徒……公徒败于且知,国人追之,败诸姑蔑。公徒尽丧,公入于鲁。三桓攻公,公奔于郓。齐侯唁公于野井……冬十月,公如齐,齐侯请飨之。子家子曰:‘朝夕立于其朝,又何飨焉?其饮酒也。’乃饮酒,使宰献,而请安。子仲之子曰重,为齐侯夫人,曰:‘请使重见。’子家子乃以君出。”(《左传》虽未直用“守圉”,但通过战争场景体现疆域守卫的核心意义。)


二、字形与词源解析


三、近义词辨析


四、现代使用与消亡

现代汉语中“守圉”已被“守卫”“防御”取代,仅存于古籍研究与引用。其消亡反映军事术语随时代演变的特点,如《汉语大词典》将其列为历史词条。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21年.
  2. 《墨子今注今译》,谭家健注,中华书局,2018年.
  3. 《左传译注》,李梦生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4.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古代汉语分库).

网络扩展解释

“守圉”是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1. 基本释义
    “守圉”同“守御”,意为防守、抵御,常用于军事语境,指守城或防御敌人进攻。其中“圉”本义为养马之地(《说文解字》),但在此词中引申为“防御”,与“御”通假。

  2. 通假关系
    “圉”通“御”,因此“守圉”即“守御”。例如《墨子·公输》中“子墨子之守圉有余”,指墨子守城的方法远胜公输盘的攻城器械。类似用法亦见于《管子》《淮南子》等典籍,强调军事防御的职能。

  3. 文献例证

    • 《墨子·公输》:“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 《续资治通鉴》:“尽心守圉。”
      均体现其“抵御外敌、固守城池”的核心含义。
  4. 字形解析
    “圉”字甲骨文象人被拘禁状,本义为监狱(囹圉),后衍生出“阻止”“防御”等动词含义,与“守”结合后强化防御概念。

“守圉”是古代军事术语,侧重通过策略与设施进行防御,常见于先秦至汉代的文献中。

别人正在浏览...

杯茗边鼓卞毅菜花水叉灰钞劫出卖灵魂村牛大痊堤围低物件动人对越惇叙分红利富国裕民干误格目过桥还蕃豪重画诏荐剡倦世刻屈空嚣口角炎廓恢老稚礼失而求诸野龙飞明保冥灵敏核气满志得轻靓日来月往牲粉爽儁曙晖殊奬思渴宿愤梭鱼台背天望天元梃杻通动推称脱稍拖拖拉拉威赏文明生産仙呗仙门崤塞閜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