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操鼓的意思、操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操鼓的解释

擂鼓。 元 李寿卿 《伍员 * 》楔子:“这廝好无礼也,操鼓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操鼓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动词性短语,其核心含义指击打、敲击鼓类乐器的行为。以下从词典释义、历史用例及文化延伸三个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基础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释义,“操”在此处取“持、执”之义(卷6,第123页),引申为操作、击打;“鼓”指打击乐器。故“操鼓”即手持鼓槌敲击鼓面的动作,强调对鼓的演奏行为。该词属书面用语,多见于历史文献或传统艺术描述中。参见《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


二、历史文献用例

  1. 军事场景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其中“鼓之”即“操鼓指挥”,凸显鼓在古代军队中发号施令的功能。中华书局点校本(1959年)对此有明确注解。

  2. 礼乐仪式

    《周礼·春官》记载“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郑玄注:“击鼓者必操桴(鼓槌)。”说明“操鼓”是周代礼官(鼓人)的专职动作,用于祭祀、宴飨等仪式。参见《周礼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三、文化延伸

  1. 乐器演奏技艺

    在传统音乐中,“操鼓”特指鼓手对节奏、力度的精准控制。如京剧司鼓需“操鼓”指挥全场锣鼓经,其技法被收录于《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ISBN中心,1992年)。

  2. 象征性表达

    《说文解字》释“鼓”为“春分之音”,古人认为操鼓可“通神明”(《风俗通义·声音》),故该词隐含沟通天人的文化意象。相关考据见《中国古代乐器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


权威参考来源

(注:因古籍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建议通过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检索上述纸质出版物;部分现代研究著作可在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nlc.cn)查询电子资源。)

网络扩展解释

“操鼓”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擂鼓(字面动作)
    指击打鼓的动作,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或军事场景。例如元代李寿卿《伍员吹箫》中“这廝好无礼也,操鼓来!”(、)。这里的“操鼓”是具体动作,强调通过击鼓传递信号或营造氛围。

二、引申含义

  1. 忙碌奔波(比喻义)
    由“操”(操作、忙碌)和“鼓”(击打)组合引申而来,形容人持续忙于事务,无暇休息()。例如:“他整日操鼓于工作,少有闲暇。”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古典用例,可参考《伍员吹箫》等元代戏曲文本(来源见、5)。

别人正在浏览...

宾宇逼淫材彦参择冲锋陷坚传递传政祠祷胆包身体坻隤东山复起动止断子绝孙敦直藩宣肥牛肤浸富豫高棉族拱手让人瑰能寒具韩卢逐块寒鵶好日头河关环列健决见天日积兵截搭题精庐惊怕进乐绩女克削口勅矿业令人零削犂祁离心离德谬想天开启户青绮驱山染尚醹醴三不入石关市死水成岩思怨通麤土鸡瓦犬万历无数乌盐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