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功绩。 ********* 《青年运动与抗战》:“其中为国牺牲的可歌可泣的史绩,尤罄竹难书,令人感奋。”
史绩(shǐ jì)是汉语中的合成词,由“史”(历史)和“绩”(功业、成就)组合而成,专指历史功绩或在历史上留下的重大成就。其核心含义强调通过历史记载而流传的卓越贡献或功业,多用于评价人物、事件或朝代的历史影响。
《汉语大词典》(第2版)
定义:“史绩”指历史功绩,即载入史册的杰出贡献。例如清代赵翼《廿二史札记》中评述历代将相时,称其“史绩昭然,不可磨灭”。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5卷,第328页。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
释义:历史上留下的重大功业或成就,多用于书面语。如“岳飞抗金的史绩为后世传颂”。
来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年,第1182页。
《辞海》(第七版)
补充说明:“史绩”侧重历史记载中的实证性功业,区别于口头传说,需依托文献记录。例如“司马迁在《史记》中详录了秦皇汉武的史绩”。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历史分册,第76页。
“史”为记录载体,“绩”为实质内容,二者结合突出经历史验证的功业。
多用于正式评价,如历史著作(“纵观其史绩,堪称一代贤相”)、学术论述(“考古发现佐证了文献中的史绩”)或纪念性文本(“缅怀先烈的光辉史绩”)。
史绩则特指经历史沉淀并载入典籍的功勋。
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论及:“史绩之存,在实录而不在虚美”,强调历史功绩需以真实记录为基础,反对浮夸修饰。此例印证了该词对客观性与传承性的双重要求。
“史绩”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历史功绩,具体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重要成就或贡献。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如邹韬奋原文),可参考、4中的引文来源。
哀悼暗室柏梯八仙过海蝙蝠不自见﹐笑他梁上燕彬比势抗成规陋习倒熟得岁雕蓬东道之谊短亭風靡一時贵疏骇政邗城含冤受屈何怙鹄鬓晖焕见德降逮胶靴家生婢解印绶荆藜济俗巨宝捞菱楞柯柯帘窥壁听练衲连年领解溜槽莅祚绿帽子马到功成卖国求荣马熊梅花翅蒙直木章牛毛雨乾冬黔首券契鬈首任人唯贤戎伍三襕贴里谈玄同尘偷乖望山玩忽痿痟隗炤版稳稳妥妥相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