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lamor]∶讲话、呼喊、喧闹或物体振动的声音
充满了各种声浪
(2) 借指社会上的某种论调或呼声
声浪碰到群山,群山发出回响。——《歌声》
(3) [sound wave]∶旧指声波
(1).讲话、呼喊、喧闹或物体振动的声音。 清 黄遵宪 《养疴杂诗》之十六:“一声长啸海天空,声浪沉沉入海中。” 茅盾 《子夜》十七:“他的威厉的声浪在满屋子里滚。” 曹禺 《日出》第三幕:“这是在一星期后的夜晚,约莫有十二点钟的光景,在地狱一般的 宝和 下处,充满着各种叫卖、喧嚣、女人诟骂、打情卖笑的声浪。”
(2).借指社会上的某种论调或呼声。 毛6*泽6*东 《新民主主义论》一:“但是近来的妥协空气,反6*共声浪,忽又甚嚣尘上,又把全国人民打入闷葫芦里了。” 郭沫若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序》:“一两年前时常听见的剧本荒的声浪,现在似乎变而为戏场荒、演员荒了。”
(3).声波的旧称。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声浪汉语 快速查询。
“声浪”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由“声”和“浪”组合而成,字面指声音形成的波浪状传播,比喻声势浩大或传播范围广的声音。既可用于物理层面的声波扩散(如演唱会声浪),也可引申为社会层面的舆论声势(如抗议声浪)。
物理声音
社会影响
类型 | 示例 | 来源 |
---|---|---|
大型活动 | 演唱会观众合唱形成声浪 | |
社会事件 | 反对政策调整的声浪高涨 | |
文学描写 | “声浪碰到群山,发出回响” |
可通过查字典(-3)或沪江词典获取更多例句及用法解析。
《声浪》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意为声音的波动或者传播。声浪一词常用来形容声音在空间中传递时所产生的效果。
《声浪》这个词的拆分部首为“耳”和“水”,其中“耳”字是耳朵的意思,表示与听觉相关;“水”字则表示声音波动的意思。声浪共有11个笔画,其中“耳”字占三笔,而“水”字则占八笔。
《声浪》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形成于现代汉语。它是由“声”和“浪”两个字组成,通过结合两者的含义而衍生出来。
声浪的繁体字为「聲浪」。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声浪的古体字为「聲浪」。它的写法和现代汉字大体相似,只是一些笔画形状会有所差异。
1. 喜剧演员通过夸张的声浪和语调让观众捧腹大笑。
2. 这首歌在静谧的夜晚传来,声浪里充满了悲伤和温暖。
1. 声音
2. 浪涛
3. 声波
1. 声响
2. 声势
3. 音浪
1. 寂静
2. 静谧
3. 噪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