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给对方的报答。《镜花缘》第三九回:“ 王 兄如将韵学赐教,小弟定赠美号,以为‘投桃之报’。”参见“ 投桃报李 ”。
“投桃之报”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成语释义
指对他人给予的恩惠或礼物进行回报,比喻礼尚往来、相互赠答的行为。核心含义是表达感恩与回馈的社交礼仪。
出处与演变
源自《诗经·大雅·抑》中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原句强调以桃李相赠的互惠关系。后衍生出“投桃之报”这一固定表达,成为“投桃报李”的同源成语,但更侧重单方面的报答。
用法与示例
通常作宾语,用于正式或文学性语境。例如清代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九回:“王兄如将韵学赐教,小弟定赠美号,以为‘投桃之报’。”
相关延伸
使用场景
适合表达对他人帮助、馈赠的感激与回应,常见于书面语或正式交流中,如书信、致辞等场合。
若需更多例句或历史文献中的具体应用,可参考《镜花缘》或《诗经》相关注解。
投桃之报是指投善举可以得到好报,也可以用来形容恶人做了坏事,最后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投桃之报这个词共有5个部首,分别是手部首(扌)、木部首(木)、口部首(口)、豆部首(豆)、竹部首(⺮)。它的总笔画数为17。
《投桃之报》一词最初出自《庄子·养生主》篇中。其中写道:“泽于兖、惟田惟畎、惟囿惟患;泽于淇、惟鱼惟鳖、图难于鼓腹;泽于潜、惟桂惟柏、束筐句践。有桃者慕往受者,死于东皋之午。”意为投桃养得报,购桃者却死在东皋桃岭之中。
《投桃之报》的繁体字为「投桃之報」。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在略有不同。《投桃之报》在古时候的写法为「投桃之報」。
1. 他平时对别人都很好,所以得到了投桃之报。
2. 那个坏人做了那么多伤害别人的事,最后终于得到了投桃之报。
投喂、报答、恶报、善果
因果报应、因果律、因果关系
因果未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