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 华山 之阳,放牛于 桃林 之野,示天下弗服。”后因以“马入华山”表示天下太平,不再打仗。 北周 庾信 《贺平邺都表》:“当今 鹿臺 已散, 离宫 已遣,兵藏武库,马入 华山 。”亦作“ 马放南山 ”。《说岳全传》第一回:“其时天下太平已久,真个是: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五穀丰登,万民乐业。”
“马入华山”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表示天下太平、停止战争,恢复文治。该成语源自周武王灭商后停止军事行动、发展文治的历史事件。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例句,可参考《尚书》原文或相关历史注解。
《马入华山》是一个成语,表示马匹能够登上华山,象征能力出众、超越常人。
《马入华山》的拆分部首是马(马匹)、山(山峰),拆分后的笔画分别是马(11画)和山(3画)。
《马入华山》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宋书·陆机传》中,形容陆机的才能超群,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繁体字《马入华山》的写法為「馬入華山」。
在古代,汉字写法稍有变化,繁体字《马入华山》的古代写法为「馬入华山」。
他的才华出众,仿佛马入华山,令人钦佩。
- 马上西北:指马匹向着西北方向走。 - 进步神速:形容进步非常快,具有超越常人的能力。 - 山高水长:形容某一地区的山势险峻、水流长远。
- 难以超越:形容无法超越、无法胜过的能力或境界。 - 牛气冲天:形容某人非常威风凛凛,才华出众。
- 狗彘不如:形容无能、低劣,不具备超越常人的能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