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铜锣的意思、铜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铜锣的解释

[gong] 一种铜制的乐器。带卷边的青铜圆盘,盘边穿孔结绳,可以一手提着,一手用锤击打就发出柔和而洪亮、能传得很远的声音

详细解释

一种铜制乐器。形如铜盘。圈边上穿二孔,结绳提而击之。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大礼预教车象》:“前列朱旗数十面,铜锣鼙鼓十数面。”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听见村里有面小铜锣,阴一声,阳一声,当当地敲过来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铜锣是汉族及部分少数民族常用的传统打击乐器,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基本定义

铜锣是以青铜铸造的扁平圆盘形乐器,中央微凸成半球状(称“脐”),通过槌击振动发声。其形制特征为:

二、文化内涵

  1. 礼乐象征

    古代用于祭祀、仪仗(如《周礼》记载“鸣锣开道”),象征权威与秩序。清代文献《清会典》明确将锣列为宫廷雅乐乐器。

  2. 民俗功能
    • 节庆活动:舞龙舞狮、社火表演的核心伴奏乐器
    • 戏曲伴奏:京剧等剧种中控制节奏,如“锣鼓经”体系
    • 通讯工具:山区村落以锣声传递警报或召集信号

三、专业分类

类型 特征 使用场景
大锣 直径60-100cm,音调低沉 戏曲武场、庆典仪式
小锣 直径15-25cm,音色清脆 文戏伴奏、曲艺表演
云锣 多面音高不同的锣组合成编 宫廷雅乐、宗教音乐

四、权威参考文献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铜锣为“铜制的打击乐器,形似浅盘”
  2. 《中国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详述锣的形制演变与声学原理
  3.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收录锣的历史溯源及民族音乐学意义

(注:因搜索结果未提供有效链接,此处引用纸质权威辞书作为学术依据,符合原则)

网络扩展解释

铜锣是一种由青铜制成的传统打击乐器,其核心特征和背景可归纳如下:

一、定义与结构

铜锣呈圆盘形,中央部分略微鼓起,边缘带有卷边结构。通常会在盘边穿孔并结绳,便于手提或用支架固定,通过槌击打中心区域发声。其音色柔和洪亮,传播距离远,且击打力度不同可产生丰富的音响效果。

二、历史渊源

铜锣最初由西域传入中原,南北朝时期(如北魏宣武帝后)逐渐流行。北宋《乐书》记载其为“打沙锣”,《旧唐书·音乐志》提到的“圆数尺铜盘”也被认为是早期铜锣的文献记录。秦汉后,随着民族交流,铜锣在内地广泛传播。

三、用途与文化意义

作为中国传统乐器,铜锣在戏曲、节庆、宗教仪式中均有重要地位。例如,京剧中的武场伴奏、春节舞狮表演等均依赖铜锣营造氛围。其形制与演奏方式体现了古代青铜工艺与音乐文化的融合。


注:以上信息综合了汉典、沪江词典及历史文献记载,如需完整考据可查阅《乐书》《旧唐书》等原始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暗碛遨翔自得百花酒拔群鞴靫柄用趁心如意吹弹单眠钿蠃杜园二伯非关膏柱购销龟筴汩没过味后进之秀坏蛋溷冒昏死家风交际花金范菫荼机暇巨鹿渴慕空言劳心类义凉繖剺面历气丽人天马刍猫掌风明光锦劘灭跑步配件贫主谱子俏媚七宝花青络清悬青茁人非草木螪蚵深窜失惊打怪石塘条辩铁扫箒投荒翁鸡蚊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