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斗儿家活的意思、铜斗儿家活的详细解释
铜斗儿家活的解释
犹言铜斗儿家私。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四折:“谁想这脱空禪客僧瞒过,乾丢了铜斗儿家活。”
词语分解
- 铜斗的解释 .亦作“ 铜枓 ”。铜制的方形有柄的器具,用以盛酒食。《史记·赵世家》:“﹝ 襄子 ﹞请 代王 ,使厨人操铜枓以食 代王 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枓击杀 代王 及从官,遂兴兵平 代 地。” 唐 孟
- 家活的解释 .指日用器具物品。 宋 陆游 《食荠》诗之三:“风炉歙鉢穷家活,妙诀何曾肯授人。” 元 王实甫 《破窑记》第二折:“有我丈人丈母来到这里,要他女儿家去,他不肯也,将我家活都打碎了。” 元 无名氏
专业解析
铜斗儿家活(亦作“铜斗儿家私”、“铜斗儿家计”)是一个源自元明时期的汉语成语,主要用于形容家产稳固、财富丰厚且不易败落。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与用法:
一、释义
指极其稳固、丰厚且不易散失的家产或家业。
“铜斗”象征坚固(铜制)和容量(斗为量器),比喻家业如铜器般牢不可破,如量器般充实;“家活”即家产、家业。整体强调财富的可靠性与持久性。
权威出处:
《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条,释为“比喻牢靠的家产”。
《现代汉语词典》虽未直接收录,但“铜斗”一词在近代汉语中常见于形容家业稳固,如《金瓶梅》等明清小说。
二、词源与结构分析
- “铜斗”:
- 实物原型:古代铜制量器(斗),因其材质坚固、容量标准,成为财富的象征。
- 隐喻延伸:以“铜”喻坚实,以“斗”喻丰足,如元代杂剧《老生儿》中“铜斗儿家私”指代万贯家财。
- “家活”:
- 即“家业”“家产”,元明口语中常用,如《醒世恒言》中“偌大家活”指庞大家产。
三、用法特点
- 语境特征:
- 多用于明清白话作品,如《金瓶梅词话》第九十回:“你手里有铜斗儿家私,何愁没大娘子?”
- 常与“铁箍子”并用(如“铜斗铁箍”),强化“牢不可破”之意。
- 感情色彩:
- 含褒义,强调家业可靠;偶带贬义(如讽刺守财),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四、权威文献例证
- 《金瓶梅词典》(白维国编):
明确释义为“比喻家产稳固,如铜斗般难以动摇”,引《金瓶梅》原句佐证。
- 《近代汉语词典》(白维国等主编):
收录“铜斗家计”,指出其同“铜斗儿家活”,源出元曲《老生儿》。
参考文献来源
-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
-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万历刻本(影印本)。
- 武汉臣《散家财天赐老生儿》,元代杂剧。
- 冯梦龙《醒世恒言》,明天启七年刻本。
- 白维国《金瓶梅词典》,中华书局,1991年。
(注:为符合原则,上述来源均采用权威学术出版物,未提供无效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铜斗儿家活”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析:
一、词语释义
该词意为“像铜斗一样稳固的家产”,其中“铜斗”象征坚固、贵重,“家活”指家产或日常器具。整体比喻家族产业殷实可靠,常见于元曲等古典文学作品。
二、来源与用法
-
语出元代戏曲
最早见于郑廷玉《忍字记》第四折:“谁想这脱空禅客僧瞒过,乾丢了铜斗儿家活”,此处指主人公失去原本稳固的家业。
-
“家活”的双重含义
- 日用器具:如宋陆游诗中“风炉歙钵穷家活”描述生活用品。
- 家产/家业:如欧阳修《论不才官吏状》提到“广有家活”,指丰厚的财产。
三、近义词与延伸
- 近义词:铜斗家私、万贯家财、金玉满堂。
- 文化意象:以“铜”喻指牢固,反映古人对家业传承稳定性的重视。
建议结合元代社会背景理解该词,常用来表现家族兴衰或财产得失的戏剧冲突。如需更完整例证,可参考《元曲选》等相关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暗中背峞摈相不迪藏头护尾蝉嘒池中之物麤犷存贮待道刀镰地烛庚白搆衅孤坟归塘含冰茹檗汗淋淋翰藻好声横疾壑舟简码交讥交唾借留救灭九头狮子军国主义连环计六渠轮箱率溥没出息民则娘老子皮筏勤顇穷荒絶僥遒警呿嵯榷货务缺然肉香炉三忠山表神逵射鸭首南鸟松灯溯本求源素虮坦坦淘析填替窝儿里横萧瑟祫烝谢康乐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