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佻宕的意思、佻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佻宕的解释

轻佻浮荡。 明 归有光 《封中宪大夫周公行状》:“故尤勤於教子……而规范之严,诸子循循,未尝识人间佻宕之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佻宕(tiāo dàng)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构词与语义两个角度解析。

  1. 基本义项

    “佻”本义为轻浮、不庄重,《汉语大词典》释为“轻佻,轻薄”;“宕”通“荡”,指放纵、不受拘束,《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为“放荡,不受约束”。二者合成“佻宕”,形容言行轻浮放纵,多含贬义。例如《左传·昭公十年》注疏中“佻宕之人,难与守礼”即强调其品性不端。

  2. 语用与语境

    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历史文献,描述人物性格缺陷。如清代小说《醒世姻缘传》第三回批评角色“佻宕无行,终致败亡”,突显行为逾矩的后果。

  3. 近义与反义

    近义词包括“轻狂”“放荡”,反义词为“端方”“持重”。据《现代汉语词典》对比分析,“佻宕”更侧重行为上的肆意越界,与“轻佻”仅指态度轻浮存在差异。

  4. 文化引申

    古典文论中,“佻宕”亦偶指文风跳脱,如李商隐《樊南文集》评某诗“辞采佻宕而失庄重”,此处为中性评价,强调风格灵动。

网络扩展解释

“佻宕”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tiāo dàng,主要用于形容人的言谈举止轻浮不严肃,缺乏稳重。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二、使用场景

  1. 形容行为:多用于批评在正式场合或重要场合表现轻浮、不守规矩的人,例如“佻宕之习”“佻宕之态”(参考、4)。
  2. 文学作品:常见于古典文献或严肃文学中,如明代归有光《封中宪大夫周公行状》提到“未尝识人间佻宕之习”,用以强调家族教育的严谨(参考、6)。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四、应用示例


“佻宕”属于书面化表达,现代口语中使用较少,但在文学批评或描述人物性格时仍有应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于中性或褒义场景。

别人正在浏览...

鲍孤雁暴蹶奔波边奏草斗刬秽锤淬辞言慈育攧扑不破第二职业短章杜威恩力二九恶缘恶业坟策风魔九伯幅面管夫人过所熇熇恨悔和山鸿运糊名建统桀跖炅炅决制君子兰靠把浪海落色乐戏六地梨涡牵掌清风使清晰度秋莲蚑行喘息屈矫三明散胙少内兟兟舍眼十殿驶行授衣硕学四围陶坯体上筒中布脱尔文身断发遐迈痟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