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擿语的意思、擿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擿语的解释

密告。《新唐书·德王裕传》:“帝迁 洛 ,它日谓 蒋玄暉 曰:‘ 德王 ,朕爱子, 全忠 奈何欲杀之?’…… 玄暉 即擿语 全忠 , 全忠 恚。”《新唐书·裴行俭传》:“ 高宗 将立 武昭仪 , 行俭 以为国家忧从此始,与 长孙无忌 、 禇遂良 祕议。大理 袁公瑜 擿语昭仪母,左除 西州 都督府长史。”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擿语”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可能属于生僻或古汉语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1. 单字解析

    • 擿(读音:tī/zhì/zhāi):
      • 读tī 时,意为“挑出、揭露”,如“擿发奸伏”(揭露隐秘的坏事);
      • 读zhì 时,通“掷”,意为“投掷”;
      • 读zhāi 时,通“摘”,意为“摘取”。
    • 语:指语言、话语或表达。
  2. 组合推测
    若按“擿”的“揭露”义,则“擿语”可能指揭露性的言论;若按“摘取”义,或指摘录的话语。但因缺乏明确文献用例,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3. 可能误写
    需确认是否为“谪语”(责备的话)、“謺语”(古语,指誓言)或“讁语”等词的笔误。建议核实原词写法或提供更多语境。

若您有具体出处或上下文,可进一步补充以便精准解答。

网络扩展解释二

擿语的意思

《擿语》是一个汉字词语,音读为“zhí yǔ”,意为犀利而尖刻的言辞或言语。这是一种直接且有力的言辞,通常用于形容言辞或言语具有刺激、刺破或讽刺的效果。

擿语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擿语》的拆分部首是“扌”(手部)和“言”(言语),表示与手和言语相关。它总共由12个笔画组成。

擿语的来源

《擿语》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王莽传》中,用以形容王莽的谈论方式锐利而且尖刻。从那时起,这个词开始被用来形容言辞或言语具有尖刻或讽刺的特点。

擿语的繁体

《擿语》的繁体字为「擿語」。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就《擿语》而言,古时候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总体上仍然保持了“扌”和“言”的构造。

擿语的例句

1. 他以冷酷的擿语讽刺了那位自大的政治家。

2. 她的擿语毫不客气地揭露了他的虚伪。

3. 这位演讲者用擿语点燃了观众的激情。

擿语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拆字、言辞激烈、尖锐批评

近义词:尖刻的话、讥讽的言辞、尖锐的批评

反义词:温和的语言、和善的谈话、温暖的称赞

别人正在浏览...

皑白傍尊熛矢笔尖避溺山隅不可胜道步驺骋骛赤墀春帖出震之君断头路尔许泛长犯得上方珍氛想岗亭痼疾古今图书集成骇目含齿戴发红颜黄策子货市狐兔之悲建柏降生坚信鴶鸲景澄谨谨机窍久别重逢急弯赍志以殁亏蔽獠女凛絜卖饧天门人男孩儿瓯金溥畅强贞潜消三家藷扫榻以待砂金省敌始冠竖井属属天杯屯田吐握猥劣无羊月小军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