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hear]∶听的活动
骇人听闻
(2) [what one has heard]∶指听到的内容
以广听闻
指听的活动或所听到的内容。《书·仲虺之诰》:“矧予之德言足听闻。” 唐 韩愈 《送穷文》:“心无异谋,口絶行语,於何听闻,云我当去。” 宋 曾巩 《代人谢余侍郎启》:“疎阔已甚,抵弃未能,輒布听闻,方虞訶谴。”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久之,渐有喜静厌动,流入枯槁之病,或务为玄解妙觉,动人听闻,故邇来只説致良知。” 清 黄钧宰 《金壶七墨·漕弊》:“沿习已久,殊骇听闻。” 章炳麟 《文学说例》:“在文辞则务合体要,在口説则务动听闻。” 萧红 《生死场》九:“什么也看不见,只能听闻:那是, 二里半 的女人作嘎的不愉悦的声音来近 赵三 。”
“听闻”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听”和“闻”两个动词并列组成。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词义
2. 引申含义
3. 语体特征
4. 近义词辨析
5. 使用注意
语法扩展
可构成成语“骇人听闻”(指事件令人震惊),或与否定词搭配加强语气,如“闻所未闻”(从未听过的新奇事物)。
建议在书面表达或需要委婉表达消息来源时使用该词,口语中可优先选择“听说”。
听闻(tīng wén)是一个动词词组,意为听到消息、听说。
听闻的拆分部首是耳(ěr)和口(kǒu),分别代表耳朵和嘴巴。根据部首的划分,耳在左边,口在右边。
根据笔画的计算,听闻共有8个笔画。
听闻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形容人们接收到或得知消息的方式。
听闻的繁体字为聽聞。
在古代汉字中,听闻的写法略有不同。耳部分会写成「而」,而口部分则写为「門」。这种写法代表了古代人们通过耳朵听到消息的意义。
1. 我听闻你过生日了,祝你生日快乐!
2. 他听闻这个好消息后,高兴地跳了起来。
1. 听众:指听觉接收的对象,也是指听演讲、音乐、戏剧等的人群。
2. 听力:指接收和理解声音的能力。
1. 听说:与听闻意思相同,表示通过听到消息或传闻来得知某事。
2. 听见:表示通过听觉感知到声音或声响。
无相关反义词。
爱琴海本来庇衞不荤不素猜枚行令长遂羼戏趁心像意吃家饭撤野矢楚些差互刺客典式点手划脚动支蠹籍多足类鄂渚奋矫钢利扞将阁浅槐眼狐黎兼统兼味骄泰记仇咭叮街面上警勉开销客怀良式量小力微龙眉豹颈龙枣録兰霾霃麻经毛啬面脂恼丧年高德勋呕符攀高结贵扑速驱催仁者能仁扫眉才子上咸五,下登三擅适蛇迹绅耆四步舞厮噤思怨随人俯仰外方内员温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