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本《汉书·郑崇传》:“ 崇 少为郡文学史,至丞相大车属。弟 立 与 高武侯 傅喜 同门学,相友善。 喜 为大司马,荐 崇 , 哀帝 擢为尚书僕射。数求见諫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 郑尚书 履声。’”后遂以“听履”指帝王亲近的重臣。 唐 杜甫 《上韦左相二十韵》:“持衡留藻鑑,听履上星辰。” 清 赵翼 《清江浦送费制府入为大司马贺迁惜别情见乎词》诗:“听履崇班躡禁廷,本兵身繫九边寧。”
“听履”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词汇,其含义与古代君臣关系密切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听履”出自《汉书·郑崇传》的典故:汉哀帝因熟悉郑崇的脚步声(“曳革履”),曾说“我识郑尚书履声”。后以“听履”代指帝王身边备受信任的重臣。
字面拆解
引申含义
特指通过细节观察来判断臣子的身份或状态,后成为帝王亲近重臣的代称。例如唐代杜甫在《上韦左相二十韵》中用“听履上星辰”形容韦左相位高权重。
需注意与“郑公听履”区分:后者是独立成语,指郑成功重视人才(“郑公”指郑成功),与“听履”无直接关联。
此词多出现于古代诗文,如清代赵翼“听履崇班躡禁廷”等,均用于赞颂受帝王器重的官员。其用法带有古典雅言色彩,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听履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倾听他人的足音声响,也可引申为关注和了解他人行动动态的意思。
听履的拆分部首是耳(耳朵的意思),底部的部首是革(皮革的意思)。它的总笔画数为12画。
听履是由古代汉字组成的,它的字形来源于古籀文(一种古代的书写形式),并且在繁体字中保持了相同的形式。
在古代,听履的写法略有不同,其字形为丁(听的意思)和履(鞋子的意思)的组合,也是表示听取他人踏履声的意思。
1. 在悔过书中,他告诉我需要静心去听履自己内心的声音。
2. 他是一个善于倾听的领导,总是关注和听履员工的反馈意见。
倾听、履行、履历、履约、履带
聆听、倾耳、细听
忽略、不闻不问
擘面参耦鋋矛尘下存生单调点的跌宕格顶门立户钝贼鳄鱼夹乏顿凤侣风艳浮收勒索扶翊供应舰豪敢好物鹤磵荷繦后父换鹅群皇代火绒草贱业教友挤满禁革骏作跨掩阔宕鍊液里巫蒌翣漏语逆毛鸧牛头不对马嘴的出处批红普度众生谴咒洽润三晋散心善幻蛇羹水桥姒娣踏狗尾榻位铁石听其自然土山万家之侯为时过早下考祥哀乡举里选小半仗谢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