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reless; if; indifferent; negligent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与《汉英综合大词典》对“苟”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形容词:随意/不慎重
二、副词:暂时性行为
三、连词:假设关系 先秦文献中表“如果”,英文用if 或provided that。例:《论语》“苟志于仁矣,无恶也”(If one is devoted to virtue, there will be no evil)。
参考资料
以下是关于“苟”字的详细解释,综合权威来源整理:
一、基本字义
姑且、暂且(现代汉语常用义)
例如:苟安、苟且偷生。
多用于表示暂时妥协或勉强维持状态,如《陈情表》中"欲苟顺私情"即为此意。
马虎、随便
例如:一丝不苟、不苟言笑。
此义项强调行为态度不认真,如《礼记》"临财毋苟得"指不通过正当途径获取财物。
假设连词(文言文高频义)
意为"如果、假使",如《陈涉世家》"苟富贵,勿相忘"。
条件连词
表"只要",如《涉江》"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二、特殊用法
三、成语典故
四、字形演变
从甲骨文到楷书的字形均包含"艹"(草)与"句"(声旁),印证其本义与草本植物相关,后引申出草率、随意等抽象含义。
注:完整演变脉络可参考《汉字源流字典》,文言用例详见《礼记》《史记》等典籍()。
百舌鸟差向四环素撑轮圈机葱翠单位面积声阻抗大疱形成电热记录二氨苯噻唑共同事务过度曝光合部清偿红外线光电导体化合力环破裂尖端杆可编程序只读存储器路径压缩卖完没落地主面包囊纤维皮鞋匠茄解定去模糊算子嗜曙红细胞肉芽肿世袭财产的四倍四异丁基铅填充式吸收塔外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