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lth
cultivation; farming; husbandry; tilth
deepness; depth; profundity
【计】 depth
【医】 depth
耕作深度(Plowing Depth/Tillage Depth)指在农业生产中,农具(如犁、旋耕机等)作用于土壤的垂直深度,即土壤被翻动或松动的厚度。这一参数直接影响作物根系发育、水分渗透及养分利用效率,是耕作质量的核心指标之一。
耕作深度指从地表到耕作层底部的垂直距离,反映农机具对土壤的扰动范围。深耕(>20cm)可打破犁底层,浅耕(<15cm)则适用于保墒需求高的场景 。
Plowing Depth(犁耕深度)或Tillage Depth(耕作深度),国际农业工程学会(ASABE)定义为 "the vertical distance from the soil surface to the bottom of the tillage tool's action" 。
黏土宜浅耕(12–15cm)避免板结,砂壤土可深耕至25cm以提升蓄水能力 。
犁体曲率、牵引力大小直接决定有效深度,需符合《农业机械耕作安全技术规范》(GB/T 24675)。
水稻田耕作深度通常为15–20cm,而深根作物(如甘蔗)要求25–30cm 。
耕作后插入标尺至硬底层,读取深度值(中国农业科学院标准 NY/T 1355)。
现代农机搭载激光位移传感器,实时反馈深度数据(参考 FAO 耕作指南)。
深耕25cm可使小麦增产8–12%(中国农业大学试验数据)。
保护性耕作提倡浅耕(≤10cm)减少碳排放(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
数据来源:
耕作深度是指农田耕作时工具或机械在土壤中翻动或松土的垂直深度,通常以厘米为单位衡量。这一概念在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其核心作用及具体解释如下:
耕作深度一般指土壤表层被翻动的垂直深度。根据传统定义,深耕通常指深度达20-30厘米(约六至七寸)的耕作方式。但实际应用中,不同作物和土壤条件会调整深度范围,例如小麦、玉米等浅根作物耕作深度多为20-30厘米,而大豆、红薯等深根作物可达40-50厘米。
根系发育
适宜的耕作深度能促进作物根系向下延伸,增强养分吸收能力。耕作过浅会导致根系分布受限,影响作物生长。
土壤结构改良
通过松土和翻动,可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性,同时促进微生物活动。
有机质循环
合理深度能优化土壤有机质分布,促进分解与循环,减少表层有机质流失。
“深耕细作”不仅指物理耕作深度,还引申为农业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强调在合理耕作基础上配合施肥、灌溉等综合措施。
如需了解特定作物或土壤类型的详细耕作标准,可参考农业部门发布的《农田耕作深度标准》。
白达木变形动脉内膜炎鼻甲刀采光权法掺淡常驻汇编程序沉淀界量弹性波电码习听器电示功器房屋抵押盖印处管理数学固有缺陷合成洋干漆弧臭混合机的桨臂加湿垫接收通知指示符奎诺伊丁离瓣的绿叶卟啉麦里浪墨水渍脑坏疽人工核变化商业对策似牛型的使商业化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