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轨迹法英文解释翻译、根轨迹法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计】 root locus technique
分词翻译:
根轨迹的英语翻译:
【计】 root locus
法的英语翻译:
dharma; divisor; follow; law; standard
【医】 method
【经】 law
专业解析
根轨迹法(Root Locus Method)是一种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中,用于研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某一参数(通常是增益 ( K ) )变化时,闭环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即闭环极点)在复平面上移动轨迹的图解方法。该方法由沃尔特·R·伊文思(Walter R. Evans)于1948年提出,是经典控制理论的核心工具之一。
汉英术语对照与核心概念:
- 根轨迹 (Gēn guǐjī) - Root Locus: 指当系统开环增益 ( K ) 从零变化到无穷大时,闭环特征方程的所有根在复平面(s平面)上描绘出的路径集合。这些轨迹直观地展示了闭环极点位置随增益变化的规律。
- 法 (Fǎ) - Method: 指一套基于特定规则(幅角条件、模值条件)绘制根轨迹图并进行分析的系统性方法。
原理与目的:
根轨迹法的核心基于闭环特征方程 ( 1 + G(s)H(s) = 0 )(其中 ( G(s)H(s) ) 为开环传递函数)。其目标是求解该方程的根(闭环极点)随参数 ( K ) 变化的规律。绘制根轨迹依赖两个基本条件:
- 幅角条件 (Angle Condition): (angle G(s)H(s) = pm 180^circ (2k+1), quad k = 0, 1, 2, ldots)。该条件确定复平面上哪些点可能位于根轨迹上。
- 模值条件 (Magnitude Condition): (|G(s)H(s)| = 1)。该条件用于确定根轨迹上特定点所对应的增益 ( K ) 值。
通过应用一系列绘图规则(如起点与终点、实轴上的根轨迹、渐近线、分离点与汇合点、虚轴交点等),可以高效地绘制出根轨迹草图。
主要应用:
- 稳定性分析 (Stability Analysis): 观察根轨迹是否进入复平面右半部分(即是否穿越虚轴)。若轨迹始终位于左半平面,则系统对所有 ( K > 0 ) 稳定;若穿越虚轴,则可确定临界稳定增益 ( K_{critical} ) 。
- 瞬态响应设计 (Transient Response Design): 闭环极点的位置决定了系统的阻尼比 ( zeta ) 和无阻尼自然频率 ( omega_n ),进而影响超调量、上升时间、调节时间等动态性能指标。通过选择合适的 ( K ) 值使主导极点位于期望区域,可优化系统动态响应 。
- 稳态误差评估 (Steady-State Error Evaluation): 根轨迹本身不直接显示稳态误差,但系统类型(开环积分器数量)和增益 ( K ) 会影响稳态误差。分析根轨迹时需结合系统类型和开环增益变化 。
- 参数灵敏度研究 (Parameter Sensitivity Study): 根轨迹的疏密程度反映了闭环极点对参数 ( K ) 变化的敏感度。轨迹密集区域表明参数微小变化可能导致极点位置显著改变,系统性能对参数变化敏感 。
特点与优势:
- 直观性 (Intuitive): 图形化展示闭环极点随参数变化的全局趋势,便于理解系统行为。
- 设计指导性 (Design-Oriented): 为调整增益 ( K ) 以满足稳定性、阻尼要求等性能指标提供直接依据。
- 无需精确求解 (Avoids Explicit Solving): 避免了直接求解高阶特征方程的困难,尤其适用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工具广泛应用前的时代 。
权威定义参考:
根据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控制系统协会的标准术语,根轨迹被定义为:“A plot of the roots of an algebraic equation as a parameter varies. In control theory, it usually refers to a plot of the poles of a closed-loop transfer function as the open-loop gain varies from zero to infinity.” (IEEE Std 100-2000, The Authoritative Dictionary of IEEE Standards Terms) 。
参考文献来源:
- Ogata, K. (2010). Modern Control Engineering (5th ed.). Prentice Hall. (经典教材,详细阐述根轨迹原理与规则)
- Dorf, R. C., & Bishop, R. H. (2017). Modern Control Systems (14th ed.). Pearson. (涵盖根轨迹在系统分析与设计中的应用)
- Nise, N. S. (2019). Control Systems Engineering (8th ed.). Wiley. (提供清晰的根轨迹绘图步骤与实例)
- Franklin, G. F., Powell, J. D., & Emami-Naeini, A. (2019). Feedback Control of Dynamic Systems (8th ed.). Pearson. (讨论根轨迹与现代控制设计的联系)
- IEEE Standards Association. (2000). IEEE Std 100-2000: The Authoritative Dictionary of IEEE Standards Terms. IEEE. (标准术语定义)
网络扩展解释
根轨迹法(Root Locus Method)是自动控制理论中分析系统动态特性的重要工具,由W.R. Evans于1948年提出。它通过研究系统参数(通常为开环增益( K ))变化时闭环极点在复平面上的轨迹,直观反映参数对系统稳定性和动态响应的影响。
核心思想
当开环增益( K )从( 0 to +infty )变化时,闭环特征方程( 1 + KG(s)H(s) = 0 )的根(即闭环极点)在复平面上的移动路径构成根轨迹。轨迹形状直接关联系统稳定性:
- 左半平面:极点位于此区域时系统稳定
- 虚轴:临界稳定状态
- 右半平面:系统发散
绘制规则
- 起点与终点:根轨迹始于开环极点(( K=0 )时),终于开环零点或无穷远处(( K to +infty )时)
- 实轴对称性:轨迹关于实轴对称
- 渐近线:无零点时,渐近线角度为( frac{(2k+1)pi}{n-m} )(( n )、( m )为开环极点、零点数)
- 分离点:满足( frac{dK}{ds} = 0 )的实轴点会出现轨迹分叉
应用场景
- 稳定性分析:通过轨迹是否跨越虚轴判断临界增益
- 参数整定:选择使主导极点位于理想阻尼比区域的( K )值
- 系统改造:通过增加零点/极点改变轨迹走向,优化动态响应
优缺点
- 优势:图形化展示参数影响,无需精确计算所有根
- 局限:高阶系统手工绘制困难,需借助计算机工具(如MATLAB的
rlocus
函数)
该方法特别适用于二阶/三阶系统分析,是经典控制理论中连接频域法与时域法的桥梁。现代工程中常结合Bode图等频域方法综合使用。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氨甲酸-2-羟基-2-苯基乙酯变负荷试验表征文法措置电池电源计算器颠茄根流浸膏多孔板分布器二人用内窥镜芳基二胂酸浮动因子敷料车服务部高脚橱高凸浮雕冠石固定资产支出花色甙计划调速进行破坏刻模机类风湿性脊椎炎临时管理遗产木质的氢氰化作用起始间隔三硫化二铊商业界守旧者刷光性质水杨酸钠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