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軌迹法英文解釋翻譯、根軌迹法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root locus technique
分詞翻譯:
根軌迹的英語翻譯:
【計】 root locus
法的英語翻譯:
dharma; divisor; follow; law; standard
【醫】 method
【經】 law
專業解析
根軌迹法(Root Locus Method)是一種在控制系統的分析與設計中,用于研究系統開環傳遞函數中某一參數(通常是增益 ( K ) )變化時,閉環系統特征方程的根(即閉環極點)在複平面上移動軌迹的圖解方法。該方法由沃爾特·R·伊文思(Walter R. Evans)于1948年提出,是經典控制理論的核心工具之一。
漢英術語對照與核心概念:
- 根軌迹 (Gēn guǐjī) - Root Locus: 指當系統開環增益 ( K ) 從零變化到無窮大時,閉環特征方程的所有根在複平面(s平面)上描繪出的路徑集合。這些軌迹直觀地展示了閉環極點位置隨增益變化的規律。
- 法 (Fǎ) - Method: 指一套基于特定規則(幅角條件、模值條件)繪制根軌迹圖并進行分析的系統性方法。
原理與目的:
根軌迹法的核心基于閉環特征方程 ( 1 + G(s)H(s) = 0 )(其中 ( G(s)H(s) ) 為開環傳遞函數)。其目标是求解該方程的根(閉環極點)隨參數 ( K ) 變化的規律。繪制根軌迹依賴兩個基本條件:
- 幅角條件 (Angle Condition): (angle G(s)H(s) = pm 180^circ (2k+1), quad k = 0, 1, 2, ldots)。該條件确定複平面上哪些點可能位于根軌迹上。
- 模值條件 (Magnitude Condition): (|G(s)H(s)| = 1)。該條件用于确定根軌迹上特定點所對應的增益 ( K ) 值。
通過應用一系列繪圖規則(如起點與終點、實軸上的根軌迹、漸近線、分離點與彙合點、虛軸交點等),可以高效地繪制出根軌迹草圖。
主要應用:
- 穩定性分析 (Stability Analysis): 觀察根軌迹是否進入複平面右半部分(即是否穿越虛軸)。若軌迹始終位于左半平面,則系統對所有 ( K > 0 ) 穩定;若穿越虛軸,則可确定臨界穩定增益 ( K_{critical} ) 。
- 瞬态響應設計 (Transient Response Design): 閉環極點的位置決定了系統的阻尼比 ( zeta ) 和無阻尼自然頻率 ( omega_n ),進而影響超調量、上升時間、調節時間等動态性能指标。通過選擇合適的 ( K ) 值使主導極點位于期望區域,可優化系統動态響應 。
- 穩态誤差評估 (Steady-State Error Evaluation): 根軌迹本身不直接顯示穩态誤差,但系統類型(開環積分器數量)和增益 ( K ) 會影響穩态誤差。分析根軌迹時需結合系統類型和開環增益變化 。
- 參數靈敏度研究 (Parameter Sensitivity Study): 根軌迹的疏密程度反映了閉環極點對參數 ( K ) 變化的敏感度。軌迹密集區域表明參數微小變化可能導緻極點位置顯著改變,系統性能對參數變化敏感 。
特點與優勢:
- 直觀性 (Intuitive): 圖形化展示閉環極點隨參數變化的全局趨勢,便于理解系統行為。
- 設計指導性 (Design-Oriented): 為調整增益 ( K ) 以滿足穩定性、阻尼要求等性能指标提供直接依據。
- 無需精确求解 (Avoids Explicit Solving): 避免了直接求解高階特征方程的困難,尤其適用于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工具廣泛應用前的時代 。
權威定義參考:
根據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控制系統協會的标準術語,根軌迹被定義為:“A plot of the roots of an algebraic equation as a parameter varies. In control theory, it usually refers to a plot of the poles of a closed-loop transfer function as the open-loop gain varies from zero to infinity.” (IEEE Std 100-2000, The Authoritative Dictionary of IEEE Standards Terms) 。
參考文獻來源:
- Ogata, K. (2010). Modern Control Engineering (5th ed.). Prentice Hall. (經典教材,詳細闡述根軌迹原理與規則)
- Dorf, R. C., & Bishop, R. H. (2017). Modern Control Systems (14th ed.). Pearson. (涵蓋根軌迹在系統分析與設計中的應用)
- Nise, N. S. (2019). Control Systems Engineering (8th ed.). Wiley. (提供清晰的根軌迹繪圖步驟與實例)
- Franklin, G. F., Powell, J. D., & Emami-Naeini, A. (2019). Feedback Control of Dynamic Systems (8th ed.). Pearson. (讨論根軌迹與現代控制設計的聯繫)
- IEEE Standards Association. (2000). IEEE Std 100-2000: The Authoritative Dictionary of IEEE Standards Terms. IEEE. (标準術語定義)
網絡擴展解釋
根軌迹法(Root Locus Method)是自動控制理論中分析系統動态特性的重要工具,由W.R. Evans于1948年提出。它通過研究系統參數(通常為開環增益( K ))變化時閉環極點在複平面上的軌迹,直觀反映參數對系統穩定性和動态響應的影響。
核心思想
當開環增益( K )從( 0 to +infty )變化時,閉環特征方程( 1 + KG(s)H(s) = 0 )的根(即閉環極點)在複平面上的移動路徑構成根軌迹。軌迹形狀直接關聯繫統穩定性:
- 左半平面:極點位于此區域時系統穩定
- 虛軸:臨界穩定狀态
- 右半平面:系統發散
繪制規則
- 起點與終點:根軌迹始于開環極點(( K=0 )時),終于開環零點或無窮遠處(( K to +infty )時)
- 實軸對稱性:軌迹關于實軸對稱
- 漸近線:無零點時,漸近線角度為( frac{(2k+1)pi}{n-m} )(( n )、( m )為開環極點、零點數)
- 分離點:滿足( frac{dK}{ds} = 0 )的實軸點會出現軌迹分叉
應用場景
- 穩定性分析:通過軌迹是否跨越虛軸判斷臨界增益
- 參數整定:選擇使主導極點位于理想阻尼比區域的( K )值
- 系統改造:通過增加零點/極點改變軌迹走向,優化動态響應
優缺點
- 優勢:圖形化展示參數影響,無需精确計算所有根
- 局限:高階系統手工繪制困難,需借助計算機工具(如MATLAB的
rlocus
函數)
該方法特别適用于二階/三階系統分析,是經典控制理論中連接頻域法與時域法的橋梁。現代工程中常結合Bode圖等頻域方法綜合使用。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