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high forceps delivery
perch
【电】 high-order
【医】 forceps delivery
高位产钳分娩(High Forceps Delivery)是产科手术中一种特殊的分娩辅助手段,指在胎头尚未完成内旋转并处于骨盆入口平面(坐骨棘水平以上)时,使用产钳器械牵引胎头完成分娩的操作。该技术曾用于解决第二产程停滞或胎儿窘迫等紧急情况,但因操作风险较高,现已被多数医疗机构限制使用。
根据《威廉姆斯产科学》(第25版)定义,高位产钳需满足两个解剖标准:胎头骨质部分未达坐骨棘水平,且宫颈口未完全扩张至10厘米。其操作涉及特殊钳叶放置技术,需将产钳沿骨盆轴方向置于胎头两侧耳廓位置,实施同步牵引和旋转动作。
美国妇产科学院(ACOG)2020年指南指出,现代产科实践中高位产钳的适应症已大幅缩减,仅在极特殊情况下考虑,如无法实施紧急剖宫产且存在即刻胎儿风险时。主要风险包括母体软产道撕裂(发生率达15-30%)、新生儿颅骨骨折(0.5-1.2%发生率)以及臂丛神经损伤风险增加3-5倍。
目前全球产科共识推荐使用改良后的中位产钳(Mid Forceps)或真空吸引器作为替代方案。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统计显示,2010年后高位产钳在发达国家使用率已降至不足0.2%,主要保留于具有丰富操作经验的III级医疗中心。
高位产钳分娩是产钳助产术中根据胎头位置划分的一种类型,现结合权威资料解析如下:
高位产钳指胎头尚未衔接(双顶径未通过骨盆入口)时实施的产钳助产术。此时胎头位置较高,需将产钳置于骨盆入口以上位置进行牵引,以帮助胎儿娩出。
目前高位产钳术极少使用,因其风险较高。现代产科更倾向于选择剖宫产来替代高位产钳,以降低母婴损伤风险。
类型 | 胎头位置特征 | 使用频率 |
---|---|---|
高位产钳 | 双顶径未过骨盆入口 | 极少 |
中位产钳 | 双顶径过入口但未达骨盆底 | 较少 |
低位产钳 | 胎头骨质部达骨盆底(最安全类型) | 常用 |
数据综合自
高位产钳属于历史性助产手段,现代临床已基本被剖宫产取代。选择分娩方式需由医生综合评估母婴状况,优先考虑安全性。
表现派作家步进布托啡诺侧弓性破伤风蟾蜍石大语法标记地衣状菌素二十二碳-13,14-二酮酸二相放射性核电池附睾系膜管理转接规范正交函数鼓泡流态化骨盆腹膜后间隙候选关键字近海钻井作业可转换信息系统绿脓脂酸内部符号髂耻筋膜起始符分布社会福利事业保险神经性休克寿命分布嘶嘶声特殊活动维恩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