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rge pole; punt-pole
篙(gāo)是一种用于撑船推进的长杆工具,特指在浅水或内河航道中使用的撑船杆。其核心含义与功能如下:
工具定义
篙是以竹、木制成的长杆,底部常包铁箍,通过抵住河床或岸边的反作用力推动船只行进。英文对应词为"punt-pole"(用于平底船)或"barge pole"(驳船篙),强调其推进功能 。
例:船夫以篙点水,轻舟溯溪而上。
结构特征
传统篙长约5-8米,直径约5-8厘米,材质需兼具韧性与浮力。竹制篙因中空结构而轻便耐用,为江南水乡常见形制 。
《说文解字》未直接收录,但《广韵》注:“篙,进船竿也”;《淮南子·说林训》载:“以篙测江,虽深必至”,印证其探水深、推船行的双重功能 。
地域应用
常见于中国江南水网、漓江、三峡等区域,适用于吃水浅的乌篷船、竹筏等。与“橹”的摇动推进、“桨”的划水形成互补 。
力学原理
撑篙遵循杠杆定律,其推力公式可表示为:
$$ F = frac{m cdot g cdot L_1}{L_2} $$
其中 $F$ 为推进力,$m$ 为人体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L_1$/$L_2$ 为力臂比,体现人力转化为船行动能的效率 。
“篙”是一个具有名词和动词双重词性的汉字,读音为gāo,常见释义和用法如下:
名词(主要用法)
指用竹竿或杉木制成的撑船工具,通常用于浅水河道中推动船只前行或转向。例如:
动词
表示用篙撑船的动作。例如:
词汇 | 释义 | 来源 |
---|---|---|
竹篙 | 竹制的撑船竿 | |
篙工 | 以撑篙为业的船工 | |
篙痕 | 撑船时篙在岸上留下的痕迹 |
若需更多古籍例句或方言用法,可参考《康熙字典》或方言文献。
布丹氏规则程序加热器传唤权单分子机理单行法规多路信息处理机放化中子活化分析分区算法功率测定国家安全法国营部门汉布格氏转移混合载荷基本型激基复合物砍倒浪费的连带债权林格氏溶液颅容量啮毛虱属配子样的普通会计学切近润滑油收集器是非曲直十七烷胺四线扩展适配器调频发射机烷基烯丙基磺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