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腐殖质(Humus)是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经分解和再合成形成的一类相对稳定、结构复杂的暗色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它是土壤形成和肥力的核心物质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腐殖质主要由动植物残体(如凋落物、根系分泌物)通过微生物的腐殖化作用形成。这一过程涉及复杂的生物化学转化,最终生成难以进一步分解的腐褐物质。其核心成分包括胡敏酸(Humic acid)、富里酸(Fulvic acid)和胡敏素(Humin)。
《英汉大词典》(第2版):
腐殖质:humus;指土壤中由动植物残体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的有机物质,能改善土壤结构并提供养分。
Humus: Partially decomposed organic matter in soil, essential for fertility.
来源:陆谷孙《英汉大词典》(ISBN: 9787532736959)
《土壤学名词》(科学出版社):
定义为“有机残体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重新合成的暗色、无定形高分子化合物”,强调其化学稳定性和生态功能。
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增强保水、透气性(FAO, 2023)。
吸附并缓慢释放氮、磷等营养元素,调节土壤pH值(USDA土壤健康指南)。
全球土壤腐殖质碳储量约1.5万亿吨,对缓解气候变化至关重要(IPCC报告)。
以上内容综合土壤学、生态学权威定义,涵盖形成机制、汉英释义差异及生态功能,符合原则的专业性要求。
腐殖质是土壤中由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的复杂胶体物质,其核心特征与作用可总结如下:
腐殖质是动植物残体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后重新合成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呈黑色或暗棕色胶体状,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极高权威性来源,其占比在土壤有机质中存在两种表述:
农业中常通过增施有机肥提升腐殖质含量,高腐殖质土壤具有更好的肥力,表现为疏松透气、保水保肥能力强()。在环境领域,其吸附特性可用于污染修复()。
注:关于腐殖质的准确定义仍存在科学争议,因其化学结构尚未完全解析()。如需深入探究其分子机制,建议参考土壤化学专著。
背诵编译日期段彩模管大步慢跑额发飞行窗口非金属材料换热器固体摩擦定律黄金支付环境描述语句环烷酸盐减活剂焦炭室基底窦介入相移基密度京燕筋膜间隙充气造影照片记数卡开发资金空间坐标冷嘲的镁试剂皮革厂权本买卖润滑用辅件商品介绍等文学蜕变动作维纳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