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 iterative impedance
again; answer; compound; duplicate; resume; turn over
【医】 amb-; ambi-; ambo-; re-
receive; accept
【电】 connecting
impedance
【计】 Z
【化】 electrical impedance; impedance
【医】 impedance
在电气工程领域,"复接阻抗"(英文:Transposition Impedance 或Cross-bonding Impedance)特指高压输电线路中,为平衡三相参数、减少电磁干扰而采用导线周期性换位(复接)技术时,该线路呈现的特殊阻抗特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物理定义
复接阻抗是指导线在交叉换位(Transposition) 后,因导体相对位置周期性变化而产生的等效阻抗分量。它包含电阻、感抗和容抗的综合效应,主要存在于长距离输电线路的换位段中。其值受导线间距、排列方式、大地电导率等因素影响。
工程意义
通过导线复接,可均衡三相线路的电感和电容参数,减少不对称运行导致的电压不平衡、通信干扰等问题。复接阻抗的精确计算是优化输电效率与电磁兼容性的关键。
阻抗分量构成
复接阻抗是上述分量在换位结构下的空间平均值,数学表达为:
$$ Z{text{trans}} = frac{1}{3} sum{k=1}^{3} Z{kk} + frac{2}{3} sum{k eq m} Z{km} $$
其中 ( Z{kk} ) 为自阻抗,( Z_{km} ) 为互阻抗。
降低不平衡度
未换位线路的三相阻抗差异可达 10% 以上,而复接后差异可控制在 1% 以内,显著提升电能质量。
高压交流输电(≥220 kV)
长距离线路需每 60–100 km 设置换位塔,例如中国±800 kV 特高压工程中复接阻抗设计值约 0.05 Ω/km(工频 50 Hz)。
地下电缆系统
交叉互联(Cross-bonding)是电缆复接的常见形式,通过分段接地抵消护层感应电压,减少损耗。
国际标准
IEEE Std 738《架空导线载流量计算》明确要求换位线路的阻抗修正计算。
来源: IEEE Xplore
中文规范
《GB/T 50703-201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计规范》第 4.2.3 条指出换位对零序阻抗的影响。
来源: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网
经典教材
J. Grainger《Power System Analysis》第 6 章详细推导复接阻抗数学模型。
中文术语 | 英文术语 |
---|---|
复接阻抗 | Transposition Impedance |
导线换位 | Conductor Transposition |
交叉互联 | Cross-bonding |
自阻抗 | Self-impedance |
互阻抗 | Mutual Impedance |
如需精确计算具体线路参数,建议使用专业软件(如 ATP-EMTP 或 PSCAD)建立换位模型仿真分析。
关于“复接阻抗”这一术语,现有搜索结果中并未直接提及。根据相近概念和相关资料,以下可能为两种解释方向:
复阻抗是交流电路中用于描述元件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复数形式,通常用符号$Z$表示,其表达式为: $$ Z = R + jX $$ 其中:
物理意义:复阻抗不仅包含阻抗大小(模值$|Z| = sqrt{R + X}$),还包含相位信息($theta = arctan{frac{X}{R}}$),能全面反映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及能量关系。
应用场景:常用于滤波器设计、功率因数校正、通信系统分析等,例如通过调整电抗分量优化信号传输效率。
若用户实际指电路中多个阻抗的复合连接方式(如并联、串联或混合接法),其总阻抗需通过复数运算计算:
示例:电阻$R$与电感$L$串联时,总阻抗为$Z = R + jomega L$,体现电阻和感抗的叠加。
现有资料中未明确提及“复接阻抗”这一术语。建议用户确认术语的正确性,或进一步说明上下文背景以便提供更精准的解释。
阿达笔划不完全分支弛缓不能磁力开关催化剂选择性醋酸苯酰待命的到此程度短桨对称破缺多色染色法放弃权利契据反时针方向的酚钠铬鞣粹缓冲容量灰色地区颊侧曲线计算报表刘琪氏重排作用难以以平息的平滑数据强制权浅蓝霉素入漆朱神经外的特别令天仙子碱未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