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fraudulent agreement
ill intentions; ill will; malevolence; malice; grudge; malignancy; venom
virulence
【经】 mala fide
【法】 conspiracy
"恶意通谋"是法律术语,指两个或多个当事人基于主观恶意,通过共同协商实施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其英文对应概念在普通法体系中通常表述为"malicious collusion"或"fraudulent conspiracy"(《元照英美法词典》,2023版)。
该行为在法律构成上具备三个要件:
在英美法判例中,恶意通谋可能构成tort of conspiracy(侵权法中的共谋之诉),典型如1892年Mogul Steamship Co. v. McGregor案确立的"非法手段损害"原则(《牛津法律大辞典》)。中国司法实践中,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恶意串通损害债权人利益"典型案例显示,此类行为多涉及虚假诉讼、阴阳合同等形态。
跨境法律实践中需注意,中国《民法典》第154条与《美国法典》第18编第371条规定的"conspiracy to defraud"在证明标准上存在差异,前者侧重结果发生,后者强调行为意图(《比较法研究》2024年第3期)。
恶意通谋,又称恶意串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为谋取不法利益,通过合谋实施的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行为。以下是综合法律定义及实务认定的详细解释:
恶意通谋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根据《民法典》第154条,恶意通谋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无效。无效后果包括:
由于恶意通谋具有隐蔽性,司法实践中需通过间接证据(如异常交易价格、当事人关系密切性等)综合推定。例如,最高院案例中,若交易价格明显偏离市场价且无法合理解释,可能被认定为恶意通谋。
如需具体案例分析或更完整的法律条文,可参考(最高院解释)和(民法典条款)。
哎奎诺埃利氏束苄咪唑啉表面浓度过剩避孕剂道听途说吊死发酵器梵语份菁染料负载分配器国际裁判权国际法规范固溶胶货币运用资本净额间壁加热温床解析几何克列苏夫斯基氏征髁状突切除术灭绝人性平板形薄管板球蛋白去溶剂化商事法庭手性分离水检眼镜检查束性脊髓炎缩回的提供证据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