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恶意欺诈英文解释翻译、恶意欺诈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法】 malicious falsehood

分词翻译:

恶意的英语翻译:

ill intentions; ill will; malevolence; malice; grudge; malignancy; venom
virulence
【经】 mala fide

欺诈的英语翻译:

cheat; fraud; humbug; swindle; trick
【经】 bad faith; false pretence; fraud

专业解析

恶意欺诈的汉英词典释义与法律解析

一、中文定义与法律要件

“恶意欺诈”指行为人主观上明知虚假,仍故意实施欺骗行为,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并遭受财产损失的行为。其核心构成要件包括:

  1. 主观恶意(Malicious Intent):行为人存在直接故意,明知陈述虚假或隐瞒真相会导致损害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
  2. 欺骗行为(Deceptive Act):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方式诱导被害人。
  3. 因果关系(Causation):被害人的财产损失与欺骗行为存在直接因果关联(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62号)。

二、英文术语对照

三、典型场景与司法实践

  1. 金融欺诈(Financial Fraud):如伪造资产证明骗取贷款(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案例库)。
  2. 合同欺诈(Contract Fraud):签订虚假合同侵占对方财物(《民法典》第148条)。
  3. 网络诈骗(Cyber Fraud):利用技术手段窃取个人信息或资金(参考公安部《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白皮书》)。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法律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诈骗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官网。
  2. 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
  3. 学术释义:《元照英美法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
  4. 英文术语:Black's Law Dictionary, Thomson Reuters.

网络扩展解释

恶意欺诈是指行为人故意实施欺骗性行为,使他人陷入错误判断并因此遭受损失的法律概念。以下从定义、构成要件及法律后果三方面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法律定性

  1. 民事欺诈
    恶意欺诈在民事法律中属于侵权行为,表现为通过虚假陈述或隐瞒真相,诱使他人作出不利决策。例如,商家虚假宣传商品质量()。根据《民法典》,欺诈订立的合同可被撤销,且需赔偿损失()。

  2. 刑事诈骗罪
    若欺诈行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且涉案金额较大(如3000元以上),则构成《刑法》中的诈骗罪。例如虚构投资骗取财物,可能面临3年以下有期徒刑至无期徒刑的刑罚(, )。


二、构成要件

恶意欺诈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

  1. 虚假陈述或隐瞒事实:行为人主动提供虚假信息(如伪造文件)或消极隐瞒关键真相。
  2. 对方基于信任作出行为:被欺诈方因相信欺诈内容而签订合同、付款等。
  3. 造成实际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或预期利益损失。
  4. 主观故意:行为人明知或应知陈述虚假,仍有意实施欺诈。

三、法律后果

  1. 民事责任

    • 消费者可主张退一赔三,最低赔偿500元()。
    • 合同可被撤销,欺诈方需赔偿实际损失()。
  2. 刑事责任

    • 诈骗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徒刑;数额特别巨大(50万元以上)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法律条文,可参考《刑法》第266条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内容。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艾榴醇标准流控制彩色入码器掺假衬底的带回路弹性关税对头熔接多体畸形反侧音反常具色的反演图飞行人员硅碳磨盘国粹主义者黄楝苦素互反律毁约诉讼睑韧带苛性石灰泥浆控制转移卡片路径讯息慢性卡他性扁桃体炎末端扎法气体动理论炔丙环己酯双卵性双胎数值计算法算符优先法天电消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