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量法得的酸值英文解释翻译、碘量法得的酸值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iodometric acid value
分词翻译:
碘量法的英语翻译:
【化】 iodimetry; iodometry
【医】 iodometric method
得的英语翻译:
gain; get; need; obtain; fit; ready for
酸值的英语翻译:
【化】 acid number; acid value
【医】 acid number; acid value
专业解析
碘量法测得的酸值详解(汉英词典视角)
在分析化学领域,“碘量法测得的酸值”特指使用碘量法(Iodometric method) 这一特定滴定分析方法所测定出的样品酸值(Acid Value, AV)。该指标是评价油脂、生物柴油、树脂等物质中游离酸性成分(主要是游离脂肪酸)含量的重要参数。其核心含义与测定原理如下:
-
术语构成解析
- 碘量法 (Iodometric Method): 一种基于碘(I₂)与碘离子(I⁻)之间氧化还原反应的经典滴定分析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碘的氧化性来测定还原性物质的含量,或间接测定能与碘发生定量反应的物质。在酸值测定中,它通常用于间接滴定生成的碘。
- 酸值 (Acid Value, AV): 定义为中和1克样品中的游离酸性物质所需氢氧化钾(KOH)的毫克数。单位为mg KOH/g。它是衡量样品中游离酸(主要是游离脂肪酸)总量的标准指标。酸值越高,表明样品中游离酸含量越多,可能意味着样品新鲜度下降或发生了氧化、水解等降解反应。
-
测定原理(间接碘量法)
碘量法测定酸值通常涉及以下关键步骤(并非直接滴定酸,而是利用反应间接测定):
- 酯化反应: 样品中的游离脂肪酸(RCOOH)与过量的、已知浓度的乙醇-乙酸乙酯溶液中的碘(通常由碘酸钾 KIO₃ 在酸性条件下与碘化钾 KI 反应生成)在一定条件下(如加热)发生酯化反应:
RCOOH + R'OH → RCOOR' + H₂O
(R'OH 通常为乙醇或甲醇)
此步骤中,游离脂肪酸被消耗。
- 剩余碘的测定: 反应完成后,溶液中剩余的碘(未参与酯化反应的 I₂)用标准硫代硫酸钠(Na₂S₂O₃)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I₂ + 2Na₂S₂O₃ → 2NaI + Na₂S₄O₆
- 空白试验: 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空白试验(不加样品),测定消耗的 Na₂S₂O₃ 体积。
- 酸值计算: 酸值通过比较样品滴定和空白滴定消耗的硫代硫酸钠体积差来计算。该体积差对应于与样品中游离脂肪酸反应所消耗的碘量,进而可换算成相当于中和这些酸所需的 KOH 量。计算公式通常为:
酸值 (AV) = [(V₀ - V₁) × C × M × F] / m
其中:
V₀
= 空白试验消耗 Na₂S₂O₃ 体积 (mL)
V₁
= 样品试验消耗 Na₂S₂O₃ 体积 (mL)
C
= Na₂S₂O₃ 标准溶液的浓度 (mol/L)
M
= KOH 的摩尔质量 (56.1 g/mol)
F
= 滴定反应中的化学计量因子(根据具体反应确定,通常为 1,因为 1 分子 I₂ 相当于 1 分子脂肪酸参与反应)
m
= 样品质量 (g)
-
应用与意义
碘量法测酸值特别适用于深色样品或含有干扰物质(如醛、酮等易与碱发生副反应的羰基化合物)的样品。因为该方法不直接使用碱溶液滴定酸,而是通过酯化反应和碘量滴定间接测定,避免了颜色干扰和副反应的影响,结果更为准确可靠。常见应用场景包括:
- 深色油脂(如桐油、沥青)的酸值测定。
- 生物柴油及其原料油的酸值测定(生物柴油标准中常规定使用此法)。
- 含有干扰成分的树脂、涂料、润滑剂等工业产品的酸值分析。
-
汉英关键术语对照
- 碘量法 - Iodometric Method
- 酸值 - Acid Value (AV)
- 游离脂肪酸 - Free Fatty Acid (FFA)
- 滴定 - Titration
- 硫代硫酸钠 - Sodium Thiosulfate (Na₂S₂O₃)
- 氢氧化钾 - Potassium Hydroxide (KOH)
- 酯化反应 - Esterification Reaction
- 空白试验 - Blank Test
权威参考来源:
- 国家标准: GB/T 5530-2005《动植物油脂 酸值和酸度测定》(注:此标准主要规定直接滴定法,但碘量法作为替代方法在特定情况下应用,其原理和酸值定义具有权威性)。
- 分析化学教材: 《分析化学》(如武汉大学编)中关于“碘量法”和“油脂分析”的章节详细阐述了碘量法的原理及应用范围。
-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 (IUPAC): IUPAC Compendium of Chemical Terminology (the "Gold Book") 对 "Acid Value" 和 "Iodometric Titration" 的定义和解释是国际化学界的标准参考。
- 生物柴油标准: ASTM D664(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是测定石油产品和生物柴油酸值的标准方法之一,其原理与碘量法测酸值类似(基于电位滴定,但核心是中和反应),明确了酸值的定义和应用。具体针对碘量法的标准可参考行业特定方法(如一些生物柴油生产商的内部标准或研究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碘量法和酸值是两个不同的化学分析概念,以下是分别解释及关联说明:
一、碘量法
碘量法是一种基于碘(I₂)氧化性和碘离子(I⁻)还原性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主要用于测定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质。根据滴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类:
-
直接碘量法
- 原理:用碘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还原性物质(如维生素C、硫代硫酸盐等),反应在弱酸性或弱碱性条件下进行(pH≈5或8)。
- 条件限制:强酸性环境会导致碘离子被氧化(如与氧气反应生成I₂),强碱性环境则引发副反应(如生成碘酸盐IO₃⁻)。
-
间接碘量法(滴定碘法)
- 原理:通过碘化钾(KI)与氧化性物质反应生成I₂,再用硫代硫酸钠(Na₂S₂O₃)滴定生成的I₂,从而间接测定氧化性物质含量。
二、酸值
酸值是用于衡量物质中游离酸含量的指标,与碘量法无直接关联。其定义和测定方法如下:
- 定义:中和1克样品中游离酸所需氢氧化钾(KOH)的毫克数。
- 应用:常用于油脂、树脂等物质的分析。例如,油脂酸值过高可能影响其稳定性或加工性能。
- 测定方法:通常采用酸碱中和法,通过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样品中的游离酸,而非碘量法。
三、可能的混淆点
用户提到的“碘量法得的酸值”可能存在术语混淆:
- 碘值:与碘量法相关,指100克样品消耗碘的克数,用于测定物质的不饱和度(如油脂中的双键含量)。
- 酸值:通过中和反应测定,与碘量法属于不同的分析方法。
- 碘量法适用于氧化还原性物质(如维生素C、硫代硫酸盐)的定量分析。
- 酸值需通过酸碱滴定法测定,与碘量法原理不同。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实验步骤或公式,可参考来源。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编译程序检查别孕烷-3β,11β,17α,20β,21-五醇闭算子初级卵泡粗削车刀电位差多边贸易契约多机种数据库儿茶素反时针转腹部膨胀杆状核细胞光字符识别器碱性沉积洁净祭祀的聚乙酰胺纤维流化加氢重组罗伊达氏管盲肠炎毛霉菌免疫活性凝聚法牛皮癣素起始于善意行为提升管线统一程序推迟未遂窃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