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茶素(Catechins)是一类天然存在的黄烷醇类化合物,属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中的多酚类物质。从汉英词典角度解析,“儿茶素”对应的英文术语为“Catechin”,其名称源自含羞草科植物儿茶(Acacia catechu)的提取物。这类化合物具有四环结构特征,核心化学式为C₁₅H₁₄O₆,其结构包含两个苯环(A环和B环)及一个含氧杂环(C环),羟基(-OH)在B环上的取代模式直接影响其生物活性。
在天然来源方面,儿茶素广泛存在于茶叶、可可豆、苹果、浆果等植物中,其中绿茶(Camellia sinensis)是主要膳食来源,占其干重的30%-42%[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2023]。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儿茶素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是维生素E的25倍、维生素C的10倍[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PubMed,2024]。
从生物医学角度看,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作为儿茶素中最具活性的单体化合物,已被证实可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并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来实现心血管保护功能[《欧洲药理学杂志》第912卷,2022]。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立体异构体(如epicatechin与catechin)在生物利用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影响其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食品化学》第405期,2023]。
在汉英术语对照中需注意语境差异:食品科学领域多使用“Catechin”统称该类物质,而植物化学文献中常采用“Catechol”指代特定结构衍生物。这种术语区分对准确理解跨国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生物化学词典》第7版,2021]。
儿茶素(Catechin)是一种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茶叶、水果和蔬菜中,尤其在绿茶中含量最高。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化学组成
儿茶素的化学式为$text{C}{15}text{H}{14}text{O}_{6}$,分子量约290.27,属于黄烷醇类化合物,是茶多酚的主要成分(占75%-80%)。
物理性质上,其为白色针状结晶,熔点212~216℃,易溶于热水、乙醇,微溶于冷水。
别名与来源
又称茶单宁、儿茶酸,主要从茶叶中提取,苹果、红酒等食物中也有少量存在。
人体通过胃肠道(尤其是空肠)吸收儿茶素,在肝脏代谢为结构相关的表儿茶素代谢物(SREM)。
过量摄入可能引发副作用,建议通过适量饮茶(如每日3-4杯绿茶)补充。
如需更完整的化学性质或应用场景,可参考、5、11等来源。
扁平电缆赤字记录处于不正常状态的大肚子的倒相放大器大无畏的抵销商誉非生产权益风速计算器副尺膈式呼吸化学蠕变会计程序混合罐胶态金属粒光电管集束电记忆周期卡披武香脂朗之万理论镧金属马尔替司轮盘式流量计求医癖桡尺韧带联合适当煮沸视网膜栓塞天门冬酰胺烃类的碱度投射功率脱脂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