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碘量法得的酸值英文解釋翻譯、碘量法得的酸值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iodometric acid value

分詞翻譯:

碘量法的英語翻譯:

【化】 iodimetry; iodometry
【醫】 iodometric method

得的英語翻譯:

gain; get; need; obtain; fit; ready for

酸值的英語翻譯:

【化】 acid number; acid value
【醫】 acid number; acid value

專業解析

碘量法測得的酸值詳解(漢英詞典視角)

在分析化學領域,“碘量法測得的酸值”特指使用碘量法(Iodometric method) 這一特定滴定分析方法所測定出的樣品酸值(Acid Value, AV)。該指标是評價油脂、生物柴油、樹脂等物質中遊離酸性成分(主要是遊離脂肪酸)含量的重要參數。其核心含義與測定原理如下:

  1. 術語構成解析

    • 碘量法 (Iodometric Method): 一種基于碘(I₂)與碘離子(I⁻)之間氧化還原反應的經典滴定分析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碘的氧化性來測定還原性物質的含量,或間接測定能與碘發生定量反應的物質。在酸值測定中,它通常用于間接滴定生成的碘。
    • 酸值 (Acid Value, AV): 定義為中和1克樣品中的遊離酸性物質所需氫氧化鉀(KOH)的毫克數。單位為mg KOH/g。它是衡量樣品中遊離酸(主要是遊離脂肪酸)總量的标準指标。酸值越高,表明樣品中遊離酸含量越多,可能意味着樣品新鮮度下降或發生了氧化、水解等降解反應。
  2. 測定原理(間接碘量法) 碘量法測定酸值通常涉及以下關鍵步驟(并非直接滴定酸,而是利用反應間接測定):

    • 酯化反應: 樣品中的遊離脂肪酸(RCOOH)與過量的、已知濃度的乙醇-乙酸乙酯溶液中的碘(通常由碘酸鉀 KIO₃ 在酸性條件下與碘化鉀 KI 反應生成)在一定條件下(如加熱)發生酯化反應: RCOOH + R'OH → RCOOR' + H₂O (R'OH 通常為乙醇或甲醇) 此步驟中,遊離脂肪酸被消耗。
    • 剩餘碘的測定: 反應完成後,溶液中剩餘的碘(未參與酯化反應的 I₂)用标準硫代硫酸鈉(Na₂S₂O₃)溶液滴定,以澱粉溶液作指示劑。 I₂ + 2Na₂S₂O₃ → 2NaI + Na₂S₄O₆
    • 空白試驗: 在相同條件下進行空白試驗(不加樣品),測定消耗的 Na₂S₂O₃ 體積。
    • 酸值計算: 酸值通過比較樣品滴定和空白滴定消耗的硫代硫酸鈉體積差來計算。該體積差對應于與樣品中遊離脂肪酸反應所消耗的碘量,進而可換算成相當于中和這些酸所需的 KOH 量。計算公式通常為: 酸值 (AV) = [(V₀ - V₁) × C × M × F] / m 其中:
      • V₀ = 空白試驗消耗 Na₂S₂O₃ 體積 (mL)
      • V₁ = 樣品試驗消耗 Na₂S₂O₃ 體積 (mL)
      • C = Na₂S₂O₃ 标準溶液的濃度 (mol/L)
      • M = KOH 的摩爾質量 (56.1 g/mol)
      • F = 滴定反應中的化學計量因子(根據具體反應确定,通常為 1,因為 1 分子 I₂ 相當于 1 分子脂肪酸參與反應)
      • m = 樣品質量 (g)
  3. 應用與意義 碘量法測酸值特别適用于深色樣品或含有幹擾物質(如醛、酮等易與堿發生副反應的羰基化合物)的樣品。因為該方法不直接使用堿溶液滴定酸,而是通過酯化反應和碘量滴定間接測定,避免了顔色幹擾和副反應的影響,結果更為準确可靠。常見應用場景包括:

    • 深色油脂(如桐油、瀝青)的酸值測定。
    • 生物柴油及其原料油的酸值測定(生物柴油标準中常規定使用此法)。
    • 含有幹擾成分的樹脂、塗料、潤滑劑等工業産品的酸值分析。
  4. 漢英關鍵術語對照

    • 碘量法 - Iodometric Method
    • 酸值 - Acid Value (AV)
    • 遊離脂肪酸 - Free Fatty Acid (FFA)
    • 滴定 - Titration
    • 硫代硫酸鈉 - Sodium Thiosulfate (Na₂S₂O₃)
    • 氫氧化鉀 - Potassium Hydroxide (KOH)
    • 酯化反應 - Esterification Reaction
    • 空白試驗 - Blank Test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碘量法和酸值是兩個不同的化學分析概念,以下是分别解釋及關聯說明:


一、碘量法

碘量法是一種基于碘(I₂)氧化性和碘離子(I⁻)還原性的氧化還原滴定方法,主要用于測定具有還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質。根據滴定方式不同,分為兩類:

  1. 直接碘量法

    • 原理:用碘标準溶液直接滴定還原性物質(如維生素C、硫代硫酸鹽等),反應在弱酸性或弱堿性條件下進行(pH≈5或8)。
    • 條件限制:強酸性環境會導緻碘離子被氧化(如與氧氣反應生成I₂),強堿性環境則引發副反應(如生成碘酸鹽IO₃⁻)。
  2. 間接碘量法(滴定碘法)

    • 原理:通過碘化鉀(KI)與氧化性物質反應生成I₂,再用硫代硫酸鈉(Na₂S₂O₃)滴定生成的I₂,從而間接測定氧化性物質含量。

二、酸值

酸值是用于衡量物質中遊離酸含量的指标,與碘量法無直接關聯。其定義和測定方法如下:


三、可能的混淆點

用戶提到的“碘量法得的酸值”可能存在術語混淆:

  1. 碘值:與碘量法相關,指100克樣品消耗碘的克數,用于測定物質的不飽和度(如油脂中的雙鍵含量)。
  2. 酸值:通過中和反應測定,與碘量法屬于不同的分析方法。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財務分析程式常規作業程式分段出生地主義磁道寫入單軸各向異性打印機列表地球物理衛星公有毫微指令滑過可被審判的潰瘍性汗腺炎冷聚橡膠連合部切開術磷酸锶硫氰化砷沒收貨募集确定條件的公債普西氏乳劑請求包容積式膨脹機三硝基-α-萘酚釋迦牟尼實際的市場舒茨氏束特殊的人提款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