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靛蓝(Indigo)是一种传统天然染料与颜色名称,在汉英词典中具有双重含义:
指从蓼蓝等植物中提取的深蓝色染料,或该染料呈现的蓝中带紫的色泽。英文对应词为indigo,其化学成分为靛蓝素(Indigotin),分子式为 $ce{C16H10N2O2}$。
来源:中国科学院《化学专业术语标准》
表示类似靛蓝染料的深蓝色调,例如:
"靛蓝色的夜空" → The indigo night sky
来源:《牛津英汉双解词典》第9版
靛蓝是中国古代"五正色"之一,《天工开物》记载其提取工艺:"凡蓝五种,皆可为靛"。传统靛染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文词源可追溯至希腊语 indikon(意为"来自印度的染料")。
: 中国科学院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化学术语. 科学出版社.
: Oxford Chinese Dictionary, 9th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传统靛蓝染技艺.
: International Dye Association. Global Dye Production Report 2024.
靛蓝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多重特性的深蓝色物质,其含义和用途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综合解析:
靛蓝(Indigo)是一种介于蓝色与紫色之间的深蓝带紫色调,化学式为$text{C}{16}text{H}{10}text{N}_2text{O}_2$,分子量262.26。它微溶于水、乙醇,不溶于油脂,耐光性和耐热性较差,遇强酸或碱性环境会变色。古代通过蓼蓝等植物叶子发酵制成,现代多为人工合成。
作为人类最早使用的天然染料之一,靛蓝在中国战国时期已有应用,《天工开物》记载了“凡蓝五种、皆可为靛”的工艺。荀子“青出于蓝”的典故即源于其染色技术。古代染布需反复浸染,形成“七靛”的深蓝色调,象征工艺的精细与坚持。
尽管靛蓝被批准为食品添加剂,但长期大量食用可能导致体内蓄积,干扰生理功能。建议通过食品配料表控制摄入量。
在汉语中,“靛蓝”不仅指颜色,还引申为深沉、浓烈的意境,如文学作品形容“靛蓝色的天空”。
如需进一步了解靛蓝的化学合成工艺或历史演变,可查阅《天工开物》等文献或食品添加剂安全标准。
白色杆菌不能引用的多聚蓖酸二碳糖苷发射管非人道待遇附加救济金伏匝比干扰性房室分离高斯噪声攻击反应鼓风国会女议员桁降低价格抗致敏作用可保证的可调磁控管空插孔亏心事困难危险的处境喇叭管链条运输机里板离域效应谱系七嘴八舌上皮小结烷基化汽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