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靛藍(Indigo)是一種傳統天然染料與顔色名稱,在漢英詞典中具有雙重含義:
指從蓼藍等植物中提取的深藍色染料,或該染料呈現的藍中帶紫的色澤。英文對應詞為indigo,其化學成分為靛藍素(Indigotin),分子式為 $ce{C16H10N2O2}$。
來源:中國科學院《化學專業術語标準》
表示類似靛藍染料的深藍色調,例如:
"靛藍色的夜空" → The indigo night sky
來源:《牛津英漢雙解詞典》第9版
靛藍是中國古代"五正色"之一,《天工開物》記載其提取工藝:"凡藍五種,皆可為靛"。傳統靛染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英文詞源可追溯至希臘語 indikon(意為"來自印度的染料")。
: 中國科學院化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化學術語. 科學出版社.
: Oxford Chinese Dictionary, 9th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網. 傳統靛藍染技藝.
: International Dye Association. Global Dye Production Report 2024.
靛藍是一種具有悠久曆史和多重特性的深藍色物質,其含義和用途可從以下五個方面綜合解析:
靛藍(Indigo)是一種介于藍色與紫色之間的深藍帶紫色調,化學式為$text{C}{16}text{H}{10}text{N}_2text{O}_2$,分子量262.26。它微溶于水、乙醇,不溶于油脂,耐光性和耐熱性較差,遇強酸或堿性環境會變色。古代通過蓼藍等植物葉子發酵制成,現代多為人工合成。
作為人類最早使用的天然染料之一,靛藍在中國戰國時期已有應用,《天工開物》記載了“凡藍五種、皆可為靛”的工藝。荀子“青出于藍”的典故即源于其染色技術。古代染布需反複浸染,形成“七靛”的深藍色調,象征工藝的精細與堅持。
盡管靛藍被批準為食品添加劑,但長期大量食用可能導緻體内蓄積,幹擾生理功能。建議通過食品配料表控制攝入量。
在漢語中,“靛藍”不僅指顔色,還引申為深沉、濃烈的意境,如文學作品形容“靛藍色的天空”。
如需進一步了解靛藍的化學合成工藝或曆史演變,可查閱《天工開物》等文獻或食品添加劑安全标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