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 chiniofon
iodine
【化】 iodonium
【医】 I; iodine; iodum
direction; power; side; square
碘方(Diǎn Fāng)是中文医学术语中对碘仿(Iodoform)的特定称谓,属于含碘有机化合物,化学名称为三碘甲烷(Triiodomethane),分子式CHI₃。该物质在医学领域主要作为局部消毒剂和防腐剂使用,其命名体现化学结构与功能特征的双重属性。
化学特性与命名依据 碘方的系统命名遵循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规则,其化学结构为甲烷分子中三个氢原子被碘取代。中文名称“碘方”中的“方”字可能源于其晶体结构的立方晶系特征。英文对应词“Iodoform”由前缀“iodo-”(碘)和后缀“-form”(源自formyl,表示甲酰基衍生物)构成,反映其化学组成。
药理作用机制 作为消毒剂,碘方通过缓慢释放游离碘产生抗菌效果,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及部分真菌均具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涉及碘离子与微生物蛋白质的巯基结合,导致酶系统失活。该特性使其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广泛应用于创伤处理。
临床应用与制剂 典型制剂包括:
历史沿革 德国化学家Georges-Simon Serullas于1822年首次合成该物质,1880年由Joseph Lister引入外科消毒领域,成为现代无菌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其特有的黄色结晶形态和特征性气味(被称为“医院气味”)曾被视为消毒作业的感官标识。
关于“碘方”这个词,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或广泛认可的释义,可能属于以下几种情况:
输入错误或笔误
如果是化学或医学术语,更常见的可能是“碘仿”(三碘甲烷,CHI₃),一种黄色晶体化合物,曾用作消毒剂。或者是“碘伏”,一种含碘的广谱消毒液,常用于皮肤消毒。
方言或特定领域术语
部分地区可能存在方言或行业内的非标准名称,但缺乏权威资料支持。建议结合具体语境进一步确认。
自造词或误传词汇
可能由“碘”和“方”组合而成,如“含碘的方剂”或“碘的某种配方”,但未见于专业文献。
建议您核对原词拼写或补充上下文,以便更精准地解答。若需了解相关碘化合物,可参考碘仿、碘酊(碘酒)、碘伏等常见术语。
棒麴霉素痴呆者二价羧酸放气符号名语法高铝砖高频感应电融化炉个体化会话式远程作业输入间接教唆者胶囊化作用机电传动机机器人结合键机能性位置镜象多项式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涂料空花绣镰形的离尖的栎精临时指针龙胆紫溶液米舍尔氏小管尼亚加拉蓝牵连感觉乔利仪去肉人机图形学熵密度四原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