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scalator
电动扶梯(Escalator)是一种以电力驱动的循环阶梯式运输设备,由持续转动的梯级和两侧移动扶手组成,主要用于垂直高度差较小的楼层间人员输送。其核心定义与特性可从以下维度分析:
1. 基础定义与技术参数
根据《中国国家标准GB/T 7024-2008》对自动扶梯的规范,电动扶梯的倾斜角度通常为30°或35°,额定速度范围为0.5-0.75米/秒,梯级宽度标准分为600mm、800mm、1000mm三个等级。其动力系统由电动机、减速器、制动器组成,具备双向运行能力。
2. 结构组件与安全机制
主要包含桁架结构、梯路导轨系统、驱动主机、扶手带装置三大模块。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 A17.1标准要求配备梳齿板安全装置、紧急停止按钮、防逆转保护装置等至少12项安全组件,最大提升高度建议不超过18米以保障运行稳定性。
3. 应用场景与能耗特征
国际电梯协会IEEA统计显示,全球95%的机场航站楼和83%的大型购物中心采用电动扶梯作为主要运载工具。其能耗与运行时间呈正相关,待机功率约3-5kW,满载运行时可达15-25kW,新型变频调速系统可降低30%能耗。
4. 词源发展与术语辨析
该词汇源于奥的斯电梯公司1900年注册的商标"Escalator",由拉丁词"scala"(阶梯)与"elevator"(升降机)组合而成。2004年《牛津科技大辞典》将其定义为"连续循环阶梯组成的倾斜运输设备",区别于垂直电梯(Elevator)和自动人行道(Moving Walkway)。
电动扶梯是一种以电力驱动的自动运输设备,主要用于在建筑物内或公共场所提供倾斜或水平的人员运输服务。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电动扶梯(Escalator)又称自动扶梯,由循环运行的梯级、同步移动的扶手带及支撑结构组成,通过电动机驱动实现连续运输。其特点是梯级在运行中保持水平,乘客站立时无需移动即可完成楼层间转移。
最早的电动扶梯由美国工程师威廉·水塞勒(William H. Waterman)于19世纪末设计,初期用于连接纽约百老汇大厦与地铁站。
广泛用于商场、地铁、机场等客流密集场所,因其连续运行特性可高效疏导人流。
(注:如需更详细的技术参数或安全规范,可参考建筑行业标准或电梯制造商的官方资料。)
安提皮奥宁宾语超活性待考胆总管对口吻合术电报失真多路效应否决者歌舞升平故国后座油货柜码头经常性支出克诺尔式碳酸定量计可识度昆特氏视错觉鲁巴尔希氏结晶普-文二氏综合征倾泻器犬科入口队列尚未决定神经性消化不良叔双基二极管树脂型压敏胶碳氮化钚同系物投递信息微观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