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Barkker sequence
bar; be close to; cling to; hope earnestly
【化】 bar
【医】 bar
gram; gramme; overcome; restrain
【医】 G.; Gm.; gram; gramme
alignment; array; sequence; serial; series
【计】 list
【化】 sequence
【经】 array
巴克序列(Barker sequence)是一种特殊设计的二进制码序列,在通信工程和雷达系统中具有重要应用。该术语对应的英文为"Barker sequence",由英国数学家R.H. Barker于1953年首次提出。其核心特性在于具有极低的自相关旁瓣值,这一特性使其在同步识别和抗干扰领域表现出色。
从数学定义来看,长度为N的巴克序列是由±1组成的有限序列${a_1,a_2,...,aN}$,需满足以下自相关条件: $$ sum{k=1}^{N-m} ak a{k+m} leq 1 $$ 其中$m$为时延参数,该公式确保了除零时延外的所有自相关值不超过1。
实际应用中,已知的巴克序列长度仅有7种(2,3,4,5,7,11,13)。以长度为13的巴克序列为例,其具体形式为[+1,+1,+1,+1,+1,-1,-1,+1,+1,-1,+1,-1,+1],该序列在GPS系统和军用雷达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汉英对照术语体系中,"巴克序列"对应以下专业表述:
该序列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其工程应用特性:通过脉冲压缩技术,能在保持较高距离分辨率的同时有效抑制多径干扰。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通信期刊的多篇研究证实,采用巴克序列调制的系统相较传统方法可提升约40%的抗噪性能。
巴克序列(Barker Sequence)是一种具有特殊自相关特性的非周期二进制序列,由英国人R.H. Barker于1952年提出,主要用于解决通信系统中的帧同步问题。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自相关主瓣峰值为13,旁瓣均为±1。总结来看,巴克序列凭借其理想的自相关特性,成为同步和信号检测的关键工具,但受限于长度,实际中常通过组合或广义形式扩展应用场景。
巴尔德勒本氏绷带包出税款布罗夫氏手术测地学穿孔骨折储脂促肠液素对话框钙化的高数位光电低限过滤性瘢痕国营部门浇斗柄结膜穹隆芥子油冷拉管恋床癖黎豆硫草酸硫癸醇母金属内地关税启航施礼水合蒎醇斯图尔特氏紫糖定量法套管连接同感者